華夏自古以來都是以“家”為單位的,甚至於統計人口都是以“戶”計數,有什麼事都是先找戶主,而作為戶主也是可以決定家人的一切。
所以回來的路上秦磊就想好了,一定要將自己的戶口遷出去,不能在受制於這老東西。
至於為什麼不直接說而是鬧上這麼一出也很簡單,那就是如果直接說老東西絕對不可能答應。
要知道秦磊可是他們村有名的壯勞力,平時在家裡都是當牛馬在使喚,所以就算秦磊願意淨身出戶,老頭子也不會願意把自己家的一頭耕地的牛白白的送出去的。
所以秦磊只有讓對方知道自己不是牛,而是一個可能會咬人的狼,對方才會答應他的要求。
其實在農村分家挺普遍的,不過大多都是父母過世後,幾個兄弟姐妹把父母留下的東西一分後自己出去單過。
然而像是秦磊這種兒子和父親分家的卻是極少,或者說這並不應該叫做分家,更應該叫做被逐出家門才對。
不過秦磊不管這些,他要的只不過是將自己的戶籍單獨遷出去而已,省的以後出了什麼事會被這老東西拿捏。
老村長這邊也是挺鬱悶的,本來以為是兩兄弟鬧矛盾他可以在中間調停一下,沒想到竟然把老秦家大小子不是親生的這件事都給翻出來了。
事到如今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他也知道不可能在讓兩個人住在一起了,於是乎乾脆也就給秦磊把戶口遷出去單獨立戶。
其實這事在農村挺好辦的,關鍵是秦磊分出來住哪。
既然戶口都牽出來了自然不能在住在老秦家,可村裡也沒有多餘的空房,總不能將這小子領到自己家去吧?
於是乎老村長一合計乾脆把他安排到知青住的地方借住一段時間。
這兩年一直都有一些有關係的知青返城因此知青點這邊住的地方比較寬鬆,安排一個人住在這倒是沒啥問題。
“人都說三歲看老,可你小子都二十歲了我愣是沒看出來竟然這麼愣!”前面帶路的老村長拿著他們村唯一的一臺家用電器在前面帶路,身後一手拎著一個鋪蓋一手拎著一袋大米的秦磊在後面跟著。
沒錯!秦磊拎著的就是大米。
別以為農村吃的就一定是粗糧,事實上這年頭在農村都是種什麼吃什麼的,像是靠山村這邊就盛產水稻,因此大家的口糧也就理所當然的是大米,你想要吃苞米麵不是不可以,得自己專門扛著大米去縣城換。
“單叔!我這二十年是怎麼過來的你老應該也多少知道一點吧?如果我要是那老東西親生的,也別親生的,就算他拿我當他兒子,我給他養老送終也沒毛病。
可你知道今天他要我幹什麼嗎?他讓我給他那親兒子去頂罪!”
“唉!”聽到秦磊這話老村長沒有在多說什麼。
其實在他的心裡是挺能理解老秦頭的,畢竟一個兒子是高中生將來可能考上大學的,而另一個兒子卻只不過是一個泥腿子,如果讓他在兩個中間選一個,就算兩個都是親兒子他可能也會選擇前者。
只不過人老成精的老村長這話卻是不可能當著秦磊的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