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鹼的使用效果非常驚人。
看著染出來的布,松江布商們徹底拜服。
紅如胭脂、藍如青天、綠如翡翠,布料上面光韻流澤,華彩瑩然。
“從今以後,我松江棉布舉世無雙,再無敵手。”
徐驥手捧新布,哈哈大笑,完全失去了往日的淡雅和從容。
其他人並不覺得他狂妄,全都與有榮焉。
還是左夢庚出面提醒。
“技術是不斷進步的,今日之佳品,日後頓足不前,被人超越在所難免。還望各位不斷研磨技藝,始終把持品質前沿,讓別人追趕不上。”
眾人拱手受教,對他的話再無半點質疑。
這一次臨清過來的船隊,除了帶來純鹼外,還有鉤針、縫紉機、滾珠等物件。
看著水車驅動的紡織機飛速旋轉,牽動著數十、上百個紗錠勻速轉動,一匹匹精良結實的棉布飛速誕生,松江府的布商們都要懷疑世界了。
他們終於見識到了工業化的威力。
“各位,這便是新技術帶來的革命效果。同樣一百匹布,這般生產的成本僅僅只有傳統生產方式的五分之一。你們說,如果日後這樣的棉布行銷天下,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見新的生產方式折服了松江府的布商們,左夢庚志得意滿,牢牢掌控了局勢。
沈有田撫摸著新布,感受著和舊布完全不同的質感,唏噓不已。
“此布成本低廉,自然售價也可以壓低。如此一來,竟比尋常百姓家自己紡織還要便宜。長此以往,只怕百姓們不會再織布自給,都要去買布了。”
這個結果,大家都看的明白。可一想到傳統的男耕女織的社會現象要就此被打破,全都有些惶然。
倒不是害怕,而是延續了幾千年的生活模式被一朝瓦解,讓這些人產生了迷茫。
不過同樣的,一旦做到,其中蘊含的價值,也讓眾人熱血沸騰。
陳阿彩在朱涇鎮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不是他多有勢力,也不是他多有錢。而是論起針繡技術,他說是朱涇鎮第二,無人敢稱第一。
就憑這個手藝,讓陳阿綵衣食無憂。多少大人物見著他,都得敬著供著。
唯一讓陳阿彩苦惱的是,他的年紀大了,可無論是他兒子還是孫子,都學不會他的手藝。
一想到子孫後代,陳阿彩就愁容滿面,不知道該怎麼辦。
“阿彩老哥,在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