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援軍主要以保定和天津兵為主,等於是將京畿附近的防禦力量給調空了。
這支援軍的統帥也很有意思,為兵部右侍郎劉宇烈。
而劉宇烈呢,其實都不知道自己的官職到底該如何算。
說他是兵部右侍郎吧,可他在擔任援軍主帥前,明明是右僉都御史、遼東巡撫。
說他是遼東巡撫吧,遼東巡撫有三個。
當初大淩河之戰時,因為丘禾嘉救援不力,導致崇禎十分不滿,於是決定任命謝璉擔任遼東巡撫。
結果謝璉還沒到任呢,朝廷裡就有人反對,認為臨陣換將不妥,於是朝廷又命令謝璉暫駐山海關,又沒有免除在錦州的丘禾嘉的職務。
這樣一來,在同一時間,遼東居然有兩位巡撫。
後來隨著大淩河的局勢日益惡化,朝廷著急上火,結果又任命劉宇烈為遼東巡撫。
也不知道吏部是忘了,還是故意的,總之三個巡撫並存的古怪局面就形成了。
劉宇烈趕到山海關,一看,好嘛。
你也是遼東巡撫?
巧了,我也是。
結果劉宇烈和謝璉留在山海關,距離大淩河數百里,整日價無所事事。
更搞笑的是,大淩河之戰打完,明明根本沒有參與的謝璉和劉宇烈卻受了罰。
有御史彈劾謝璉和劉宇烈無所事事,恰好當時崇禎正看著遼東的戰報腦瓜仁疼。一看是遼東巡撫,PSTD發作,也不查明真相,處罰了事。
恰好吳橋兵變鬧大,朝廷又想起謝璉和劉宇烈,於是讓他們戴罪立功。
謝璉接替孫元化成為了登萊巡撫,如今被困在萊州城內。
劉宇烈成為援軍主帥,頂著倒黴蛋的光輝要去和謝璉團聚。
這一次為了救援登萊,崇禎也是大出血了,還拿出了六門紅衣大炮。
對於崇禎的殷切期望,劉宇烈並沒有任何感動。
你說我一個好好的兵部堂官,此時本應該坐在衙門裡喝茶打屁,熬到下值回家嬌妻美妾,為何就上了戰場呢?
不來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