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水庫是蒙山附近主要供水源頭,養活了數十萬人口。
現在趁著附近人少,將水庫建起來,乃是功在千秋的好事兒。
“有什麼困難嗎?”
黨還醇如今早已適應了這邊的辦事方式,張口就道:“錢,糧。去年撥款已經使用的差不多了,要想建水庫,就必須要一筆足夠的財政支援。除此之外,還有開春的農事,也耽擱不得。”
對於地方要財政支援,左夢庚早有心理準備,並沒有猶豫,更沒有拒絕。
行政委員會現在的財政非常充裕。
究其原因,就在於去年獲取的橫財太多。
其中的大頭,就是棉花。
那些棉田本來可不是新軍的,因為白蓮教作亂,擁有土地的地主或是被殺、或是逃走,新軍撿了現成的。
光是賣棉花,行政委員會就入賬八十多萬兩白銀。
說起蒙陰的農業,左夢庚更是關心。
“你們有具體的規劃了嗎?”
黨還醇知道這是在接受考察,事無鉅細,一一說了。
鑑於蒙陰這地方山多地少,縣政府決定對有限的耕地進行集約化管理。蒙河北岸靠近縣城這邊的土地,主要種植小麥、棉花等作物。
小麥是糧食,不可或缺。棉花是財源,也不能少。
而在蒙河南岸的狹長地帶,縣政府決定在那邊種植花生、芝麻、玉米、土豆以及蔬菜等輔助作物。
“光靠這些,可保證不了老百姓的溫飽。”
左夢庚並不滿足,問題犀利。
黨還醇卻信心滿滿。
“還是你的指點給了我們思路,來年開春後,我們打算藉助山裡的地形,栽種銀杏、山楂、核桃等,個別荒山,還會補種耐旱的樹木。總之,要把山地都利用上。”
山地丘陵地帶的農業開發,這可不是簡單的課題,左夢庚關心問道:“你們有把握嗎?”
黨還醇還真給了他驚喜。
“秋天的時候,王康宇公親自帶隊過來考察過,幫我們做了規劃。待開春時,他還會過來幫助我們培育樹種和制定栽種方案。”
好傢伙,都學會尋求專家幫忙了。
左夢庚對這個狀況最是滿意。
“專業的事就交給專業的人,必然能夠取得成功。”
王象晉儼然是這個時代的農業權威,而且懂得山林種植。由他來負責此事,讓左夢庚信心大增。
左夢庚還未察覺到,蒙陰縣的做法,正在改變中國傳統農業專注於土地的原始面貌,正在像農林牧副漁全方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