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七,張春揮軍渡過大淩河,來到了距離大淩河城僅僅十五里的長山。
戰爭的勝負,從不以慷慨熱血左右,勝或敗都有其殘酷的鐵律。
明軍的一舉一動,始終都在後金的監視之下。
當明軍跨過大淩河時,黃臺吉就知道,決戰的時候到了。
黃臺吉親率代善、莽古爾泰、德格類、阿濟格、額爾克楚虎爾、西烏里諸將,合滿蒙各部兩萬餘迎戰。
站在土坡上,黃臺吉將明軍的陣型盡收眼底。
張春深知自己手頭的這些軍隊乃是烏合之眾,因此為了避免出現混亂,乾脆令吳襄和宋緯蝟集在一起,組成了刺蝟陣。
宋緯的車營分列四周,各種槍炮覆蓋戰場,然後令盾車在前,帶著全軍緩慢前行。
吳襄的騎兵在左翼,既用來保護步兵,也隨時準備突擊。
“不能再等了,否則敵軍盾車靠前,難以應對。”
黃臺吉乃沙場宿將,立刻做出決斷。
“德格類,你率左翼,尋機破敵;阿濟格,你率右翼,繞過盾車陣,衝殺其步兵。”
德格類和阿濟格領命而去,未幾,後金陣中兩支騎兵呼嘯而出,分別從兩個方向撲向明軍。
“大人,是否應戰?”
張春站在車上,也在觀察後金軍的動向。
“令兩翼堅守,莫讓敵騎靠近。其餘兵馬,直奔敵中軍。”
張春想到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不去和後金的騎兵糾纏,只去找黃臺吉的中軍決戰。
只要打贏了黃臺吉,兩翼的威脅也就不是威脅了。
兩翼的後金騎兵果然只是試探。
作為輕騎,他們只是在明軍的陣列外圍來回遊弋,尋找著破綻,並不敢太過於靠前。
間或發起了一次衝鋒,立刻遭到明軍槍炮的轟擊。火光四射中,留下一些屍體,便趕緊退去。
緊張的試探中,風勢越來越大,裹著黑雲漸漸籠罩了戰場。明明是白日,可能見度在極速降低。
大風裡裹著沙塵,吹的人抬不起頭來。
德格類來回試探了幾次,都無法接近明軍本陣。結果前方出現沼澤地,導致騎兵無法行進。
無奈之下,德格類只好率軍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