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臺吉膽大心細,率軍貼著矮山走,漸漸靠近了明軍。
張春也非無能之輩,遍灑斥候,同樣發現了黃臺吉的蹤跡。於是六千大軍掩殺過來,而黃臺吉的身邊只有兩百親兵。
這麼懸殊的兵力對比,是不是勝負結果已定?
對不起,令各位觀眾老爺失望了。
黃臺吉親自率領兩百親兵突擊,六千多明軍竟然被衝殺的潰不成軍,立足不穩。等後金的大軍趕到,已成掩殺之勢。
明軍大敗而逃,損失多達三分之一。
第二次擊敗明軍的援軍,黃臺吉乾脆將計就計,對大淩河城搞了一次假增援。
後金軍士兵穿上明軍的鎧甲、打著明軍的旗號,喊殺著鋪天蓋地殺向金軍大營。
祖大壽在城頭看見,喜出望外,立刻率兵出城,打算裡應外合。
理所當然,祖大壽慘敗。
要不是部將英勇,他本人都要被活捉。
從那以後,大淩河城中眾將再無出城作戰的想法。
他們已經分不清敵我了。
除非外圍的明軍能打敗後金,否則的話,他們連支援友軍的念頭都沒有。
………………………………
崇禎四年九月的陝西,依舊天乾物燥,大地開裂。
放眼望去,黃沙漫天,千里不見綠色。唯有皚皚白骨隱約曝於荒野,宣告這裡是一片沒有生機的土地。
寧塞縣城,此時卻有一場酒宴歌舞昇平,彷彿和外邊的荒蠻無關。
在座諸人,早已喝的酩酊大醉,各種醜態畢露。
唯獨主座上一個滿臉絡腮鬍須的將軍始終清醒,見酒宴差不多了,便道:“各位從今以後俱是朝廷命官,須知皇恩浩蕩,忠義為要。今日回去之後,告誡下面的人,再莫要鋌而走險,以遭殺身滅族之禍。”
一群醉酒的漢子紛紛跪倒,嘴裡稀裡糊塗地說著不著邊際的話。
“咱都聽守備的。”
“賀人龍,從今兒起,你就是我趕三山的兄弟。回頭……回頭咱們再喝。”
那將軍,正是守備賀人龍。奉延綏巡撫洪承疇之命,設宴款待投降受撫的義軍首領。
一眾義軍首領出來,許多人早已神志不清。更有一人實在憋不住了,也不及和別人打招呼,返身鑽進了旁邊的衚衕,放一放水再說。
待他再出來時,同夥們早已走的不見了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