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對這種客套話已經失去了興趣,轉頭又問道:“周卿,你為首輔,切莫令朕失望。”
周延儒欲哭無淚,這首輔還不如不當呢。
莫得辦法,他是百官之首,退避不得。
想了想,他只好道:“陛下,大淩河數萬軍民不可棄之,否則人心崩壞,大事去矣。為今之計,只有速發援兵,方能解遼東之厄。”
其實崇禎自己也知道,遼東的局勢只有派遣援兵才行。
“援兵何來?”
周延儒對軍事一竅不通,正為難之際,腦子裡靈光一閃,忙道:“陛下,山東左夢庚乃當世良將,其對東虜戰績輝煌。倘若派往遼東,則東虜必定喪膽張惶,不戰自亂。”
聽他提及左夢庚,崇禎怦然心動,正要點頭之際,有一大臣忙跳了出來。
不是別人,正是張振秀。
“陛下,左夢庚如今主剿白蓮妖魔,已將其殘部困於蒙山之中,假以時日,必定可盡全功於一役。倘若此時調其離開,則白蓮妖魔重回世間,又不知多少愚夫愚婦受其蠱惑,大亂再起,無休無止。”
張振秀早就得了通氣,在朝中無論如何要阻止左夢庚被調離山東。
而他給出的理由,也是崇禎不能拒絕的。
遼東的局勢危如累卵不假,可白蓮教的危害崇禎也不能忽視。
這個從大明建國之初就如同跗骨之蛆的邪教,一直以來可是給大明製造了數不盡的麻煩。
歷代皇帝都想要將其剪除乾淨卻始終沒有做到,如今好不容易將其盡數圍困於一地,要是再給放出來……
崇禎迅速警醒過來,忙道:“左夢庚有重任在身,無須再提。周卿另擬人選吧。”
周延儒表面平靜,內心頗為遺憾。
他要調動左夢庚去遼東,其實並非心血來潮,背後也有著深深的算計。
南京論戰的事,已經傳到了他這裡。
得知張採等人大敗虧輸,如今江南之地盡議劉學,周延儒就知道情形頗為兇險。
尤其張溥回去之後,又給他寫了密信,直言劉宗周師徒乃世間大害,要他在朝中想辦法除之。
周延儒一時片刻沒想到怎麼對付劉宗周,便想要趁此機會對左夢庚下手。
奈何被人護了下來。
想到這裡,周延儒不禁探究地看了一眼張振秀。對方則已經退了回去,彷彿什麼事都沒有發生一般。
而沒有了算計,周延儒對軍事就真的是兩眼一抹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