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百大勝的兵力,主要集中在西北部的蘆頭山、東北部的大庵頂和雕窩、東南方向的萬泉山和黃崮頂。這些地方都需要咱們一個一個去拔,不拔掉的話,沒辦法攻擊孟良崮主寨。”
茅元儀趴在沙盤上研究半天,問道:“咱們不能從南邊的河谷直接攻擊孟良崮嗎?”
衛其友解釋道:“南邊的河谷雖然距離孟良崮主峰比較近,但上下的高低落差很大,攻到半山腰時,還會受到兩邊的夾擊。”
此時的作戰方式和解放戰爭時不同。
彼時火炮的射程很遠,因此即使在河谷裡架設火炮,也能打到高處。但如今的火炮,只能望山頂興嘆。
除此之外,步兵的火帽槍也不能和那時比較普及的自動火器相提並論。
火帽槍必須成建制使用才能體現威力,一旦分散的話,還不如長矛呢。
畢竟在地形複雜的山區,你只要開了一槍,不容你裝彈,別人的刀子、長槍就砍殺過來了。
要是仰攻的話,火器的優勢更是會被抵消不少。
因此進攻孟良崮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其他幾路外圍打起。雖然緩慢,但是一步步往山頂上推進,可以發揮新軍集團作戰的優勢。
經過商議,新軍決定從孟良崮西北方的蘆山頭開始打。
蘆山頭並不高,只有一、兩百米,不過卻是孟良崮的門戶。過了蘆山頭,沿著山脊有一條路可以直通大崮頂。
雖然這一系列山脈統稱為孟良崮,但實際上最高的山峰是大庵頂,其次是大崮頂,孟良崮只能排第三。
之所以百大勝的主寨放在了孟良崮上,只因為這裡比大庵頂、大崮頂更加平坦一些,能夠容納更多的人而已。
崮,指的就是頂部比較平坦的山。
不過在進攻之前,隋志忠提出了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參座,咱們進攻的話,百大勝會不會跑?”
新軍的兵力不足,只靠不滿編的團是不可能將孟良崮完全包圍住的。如果百大勝要跑,新軍攔不住。
左夢庚研究了地形之後,卻很篤定地道:“只要咱們不十面包圍,百大勝暫時就不會跑。他也沒有什麼地方可去?慕容財和董大成、趙四會合一處,實力比他強。他敢去蒙山,慕容財絕對不會饒了他。”
茅元儀沒有看懂。
“為何我們不十面圍攻,百大勝就不會跑?”
對孟良崮,左夢庚雖然第一次來,但是比所有人都熟悉。
“這裡是石頭山,上面沒水。如果咱們十面圍困,山上的亂賊無法下山取水,那就一定會拼死突圍。咱們不圍困,百大勝就會有僥倖心理。等他將來想跑時,早就傷筋動骨了。”
他這樣的軍事專家,孟良崮戰役自然是仔細研究的資料。
整編七十四師因為在山上沒有水冷卻機槍的事兒,那是記得清清楚楚。
戰役時,因為缺水導致整編七十四師戰鬥力大跌。現在卻要防止沒有水源,逼著百大勝提前逃跑。
時移世易,作戰也做針對性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