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永智珠在握,問道:“各位,築一座城需要多久?”
眾人知道他問的是大淩河城,因此也不挑刺。
“怎麼也要三月以上。”
大淩河城的唯一用途就是軍事,城池的規模有限,只需要考慮防禦就行,因此三個月左右足矣。
而這也是大家想不明白的。
大淩河城五月開始修築,到七月基本上都快完事了。
此時黃臺吉才出兵,築城的明軍已經有險可守,豈不是增加作戰的難度?
左永眼露精光,很喜歡這種分析敵人的行為。
“黃臺吉七月才會出兵,實在是將一切都算計到了骨子裡。屆時大淩河城修築兩月有餘,完工近在眼前。對朝廷而言,那麼多的土木物資投入進去,那麼多的軍隊和民夫困在城中,總不能半途而廢吧?為此便只能硬著頭皮接戰。”
柳一元幫著他道:“到了七月的大淩河城,對朝廷而言,就差最後一榔頭。一旦放棄,先期投入的那麼多物資成本全都浪費了。不放棄,就得不斷派兵救援。”
左夢庚的臉上完全控制不住笑意,對參謀部的能力十分認可。
“黃臺吉根本就沒打算強攻大淩河城,他的目的,應該是圍城打援。大淩河城再堅固,也不過一座孤城,裡面的糧草遲早會消耗殆盡。一旦外援被消滅乾淨,城內的明軍要麼投降、要麼餓死。”
此時的後金雖然擁有重炮,但要想攻破軍事標準建造的大淩河城,不付出沉重的代價是不可能的。
因此攻城是不可能攻城的,哪有野戰對付明軍更好?
透過己巳之變,後金對明軍的野戰能力已經有了一個清晰的認知。
當戰場距離後金的老家更近時,明軍野戰打贏後金幾乎是不可能的。
說穿了,黃臺吉想的就是利用大淩河城完成再一次的對大明的削弱,而且是最直接的軍事削弱。
一旦贏得大淩河之戰,那麼錦州的防禦作用就等於徹底失去。
整個遼西走廊都在後金的兵鋒之下,再無寧日,遼東的局勢也就不可逆轉了。
都說錦州是遼西走廊的鎖匙,但這個鎖匙的防禦效果,其實對關內遠比關外要好。
因為從錦州朝向山海關方向,地形是越來越縮緊的,所以比較好防禦。
遼瀋戰役時,四野只是把塔山一堵,KMT的東進集團就徹底抓瞎,不得寸進。
但是從錦州面對遼東方向,卻是一片開闊。錦州周圍的大片地方,例如大淩河城一帶,都可以容大軍透過。
所以沒有大淩河城的錦州,是起不到防禦作用的。
表面上看,黃臺吉攻打大淩河,是要拆除這座堅城,但實際上,黃臺吉考慮的是整個遼東態勢的奠定。
想通這些,左夢庚也不禁對這位對手佩服之至。
“天下局勢風起雲湧,咱們也不能視而不見。不論是山西的戰事,還是遼東的局勢,對咱們而言,都是一個不錯的機會。接下來,各位要警醒起來。別等餡餅從天上掉下來,咱們卻接不住。”
左夢庚等了許久,終於等到了夢寐以求的機會。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未雨綢繆,接收果實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