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式耜等人的本意是在城裡把學堂建起來就行,但左夢庚很清楚,教育大事疏忽不得。
“我打算成立一個教育委員會,由你擔任委員長,全權負責教育事業的鋪開。這個擔子很重,辛苦你了。”
教育委員會的負責人,毫無疑問,最合適的就是徐若琳。
她本來就是左莊學堂的校長,所有的人才都是她的學生。
她又有主母的身份,主抓教育的話,能夠省卻許多麻煩。
能有事做,不需要困於家宅之中,徐若琳再開心不過了。
“城內人口眾多,如果全面建校的話,咱們的人手只怕不夠。”
對於她的擔憂,左夢庚早就想清楚了。
“中學暫且擱置,先把小學建立起來。先將基礎學識普及下去,讓更多的人讀書識字,或者學到一技之長才更加重要。五年以後,學習優秀者才能升入中學,其餘大部分的估計還是要去做工。”
左夢庚也沒打算把所有學生都培育成大才,這也不現實。
在他的設想中,小學最主要的目的有兩個。
一個是掃盲,讓年輕的孩子不要做睜眼瞎,起碼能夠明白事理,不至於被人輕易欺騙。
第二個作用就是基礎技能的培訓。
大多數百姓人家依舊為溫飽所困擾,賺錢活命才是他們考慮的問題。
如果讓孩子能夠在學校裡學到一技之長,起碼小學畢業後還能進入工廠等地,成為合格的產業工人。
什麼?
你說小學畢業的孩子才十四、五歲,屬於童工?
拜託,在這個年代,誰會在乎這個?
左夢庚就算強行規定不許使用年齡太小的人做工,只怕百姓們第一個反對。
等小學升中學的時候,即使是第一批學生,也是五年之後了。
五年的時間,就是最好的緩衝,足夠教育委員會做好準備。
而前期只專注小學的建設和運營,還是比較容易的。
左夢庚把籌建教育委員會的事情和行政委員會做了通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於是在行政委員會下面,第一個專職機構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