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常盈將第一團放在了後面,而是將主攻的任務交給了英國人。
既然是盟軍,那麼就要大家都出力,休想躲在後面佔便宜。
克勞德和特納·萊斯毫無辦法,只能同意。
畢竟這邊靠近金奈,打下來的地盤都是英國的。自己不出力,崩指望別人打白工。
國防軍也算是仁義,給提供了炮火支援。
大陸南部的這些小國,基本都沒有什麼實力。雖然以英國人如今的能力沒辦法吞併,但絕對擋不住盟軍的兵鋒。
斯里卡拉被國防軍一頓炮火就將城牆開啟了缺口,隨後六百英軍興高采烈的入城,極盡燒殺搶掠之能事。
對此,常盈一概不管。
英國人的做法不可避免地會引起本土人的仇恨,日後說不定會給帝國提供運作的機會。
他更加關注僧侶們的動作。
跟隨著盟軍,大批僧侶迅速鋪開,深入民間傳播教義。
這不可避免地和當地的信仰產生了衝突,但也得到了備受壓迫的婆羅門教徒的支援。
這些地方本來就是婆羅門教的領地,隨著莫臥兒帝國的南下,伊教憑藉著更加強大的武力攻城略地,迅速開花結果。
只是日子一久,原本強悍的伊教也被天竺人本土化了,再也無法從基層徹底根除婆羅門教,只能彼此犬牙交錯。
可不管怎麼說,伊教是統治者,導致婆羅門教徒的日子十分艱苦。
現在敵人的敵人來了,那就是朋友。
更不要說婆羅門教和佛教本就有許多相通之處。
於是大量的婆羅門教在更加強大的武力影響下,紛紛改換門庭,成為了佛教徒。
畢竟新的佛教在教義方面寬鬆了許多,沒有太多的限制,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說肯定喜歡。
這些變化被伊教徒看在眼中,卻毫無辦法。
他們現在更加擔心的,是自己的生死問題了。
得到佛教支援的婆羅門教徒迅速變得兇殘起來,在城市裡、在鄉村中、在荒野外,到處開始攻擊伊教徒。
伊教徒暴怒不已,奮勇還擊,結果迅速被盟軍鎮壓。
此消彼長之下,很多地方的社會框架正在慢慢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