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必須要先解決了第二集團軍,然後才有可能去增援君士坦丁堡。
常盈充分研究了附近的地形,決定以守代攻。
陸戰三師分別固守薩潘賈、卡佩特等地,圍繞薩潘賈湖建立防線,依託四周險峻的山地地形,等著奧斯曼人前來進攻。
除此之外,他還在後方的格爾居克建立了預備隊,隨時可以增援各個防線。
薩潘賈的南部有一條山谷可以繞到第二集團軍的背後,常盈將這條路線交給了其餘軍隊。
只要盟軍守好伊茲尼克湖附近,不讓奧斯曼軍隊完成包抄,這一仗盟軍就立於不敗之地。
反正奧斯曼人急於增援君士坦丁堡,肯定會亂中出錯,時間站在盟軍的這一邊。
常盈的烏龜打法令穆罕默德四世十分撓頭。
他幾次試探、不管是強攻還是詐敗,常盈全都不加理會,並且嚴令盟軍各部絕對不許出擊。
時間一天一天地過去,四十萬奧斯曼軍隊寸步難行。
可君士坦丁堡那邊的噩耗卻接連傳來。
遠洋艦隊終於開始對博斯普魯斯海峽動手了。
儘管奧斯曼人在海峽兩岸利用城防和地形部署了大量的火炮,用以嚴密封鎖海面,但這一次遠洋艦隊吸取了教訓,不再貿然衝入海峽之內,而是利用火炮的射程優勢,反覆蹂躪奧斯曼人的炮臺工事。
武器的代差到底給奧斯曼人造成了困擾。
他們修築的炮臺,還是以應付老式火炮為基準。不能說不夠堅固,但高爆炮彈和實心炮彈所造成的殺傷效果是不同的。
除此之外,認知差距也給奧斯曼人造成了巨大的傷亡。
比如奧斯曼人的炮臺,火藥和炮彈就堆放在火炮旁邊。這樣好方便裝填和發射,能夠以更快地火力打擊海面上的敵艦。
以往面對老式火炮,這種部署沒啥問題。
畢竟實心炮彈即使擊中了炮臺,也就是一個大鐵球子滾來滾去,鮮少能夠威脅到火藥。
可遠洋艦隊使用的乃是高爆炮彈,炸開之後高溫的彈片和火藥四處飛濺,直接就將奧斯曼人囤積的火藥給引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