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天竺的富庶和虛弱早已被帝國得知,人人都將天竺當成了肥肉。
帝國高層早已和英國、葡萄牙、荷蘭以及其他盟國取得一致,要將天竺徹底瓜分。
至於能搶到多大的利益,那就各憑本事了。
西北戰略叢集這邊還不知道,道士們那邊的情況十分精彩。
在得到了西北戰略叢集的支援和武裝後,從中原萬里跋涉而來的道士志願軍早在冬季就進入了中東。
這支志願軍共有一萬七千名道士,數量著實不少。最起碼在中東這個地方,絕對是一股強大的力量。
尤其是這支道士志願軍武裝到了牙齒,準備的非常充分。
一路上,在阿布都木的引導下,凡是曾經敵對過王常月等人的勢力,全都遭到了道士志願軍的攻擊和清算。
反正都是異教徒,道士們祭起屠刀來絲毫沒有心理負擔。
這支志願軍的首領,是龍虎山張天師的弟弟張應淮。
此人頗有才幹,只是因為哥哥繼承了天師,留在龍虎山每天不是焚香修行,就是無所事事,覺得有些虛度光陰。
等到全真教王常月等人的事蹟傳來後,張應淮大為震撼,同時也看到實現價值的希望。
他求得張天師的同意,加入了道士志願軍。由於地位崇高,被推舉為了領袖。
來到西域之後,他從西北戰略叢集這裡學習到了許多關於西域和中亞的知識,同時也充分吸收了帝國的政策。
張應淮天才般地將道教的教義和帝國的政策結合起來,一邊在中亞橫衝直撞,一邊進行思想教化。
還別說,在這個各種思想交流衝突的地方,道教的傳播並沒有多麼的困難。更由於道士志願軍所展現的強大實力,著實吸收了許多本土的不得意者。
等到道士志願軍打到普勒胡姆裡附近的時候,兵力已經發展到了二十多萬人,並且在後方擁有了十多塊後勤基地,充分保障了大軍的作戰需要。
這一下算是在中亞捅了馬蜂窩,引起的效應比當初的王常月等人還要厲害。
莫臥兒帝國、薩法維王朝、布哈拉汗國全都驚恐不安,紛紛集結大軍,要同道士志願軍決一死戰。
他們再也顧不得困在深山當中的王常月部,全都朝著道士志願軍殺來。
一場關於中亞歸屬地宗教戰爭,已經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