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民勤這種地方,為了恢復環境,早已將當地百姓全都遷移走了,然後住進了一個連,同時禁止耕種。
所有需要的物資都是從武威的中轉補給站輸送。
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可問題是,茫茫大漠,只有一百多個老爺們困守於此,怎麼紮下根來?
而且官兵們來自於天南海北,肯定萬分思念家中的親人。
最要命的是,在這種荒涼之地,也沒辦法成家立業。
環境又那麼艱苦,完全不適合人類生存。
軍人事務司在制定政策的時候,並沒有來過這裡,因此有些想當然了。
左暄妍實地考察之後,發現了其中的弊端。
簡而言之,這個政策甚至比大明的軍戶制度還要過份。
她給統帥部提出了建言。
建議將這些官兵的服役增設一個期限,最好為五年。五年後,可以退役回家,增補新的官兵。
這樣一來,從終身紮根於此改成僅僅五年,能夠讓官兵們擁有一個盼頭,不至於心氣都被磨平了。
而且五年的服役時光,也不耽擱官兵們回去結婚生子、奉養家庭,更加人道。
同時給予這些在艱苦環境中工作的官兵更好的待遇,也能讓更多的人不會視邊疆為鬼途,心生抗拒。
可以說,僅僅只是一個政策的調整,立刻就惠及了數十萬軍人,同時也並沒有給國家增加什麼負擔。
左暄妍的第一次亮相,完美無比,同時得到了大量軍人的愛戴。
原本死氣沉沉的民勤,也徹底因為政策的改動變得生氣滿滿。
就像傳令兵說的那樣,今後大傢伙都有盼頭了。
就以王成為例,他在此地當兵已經兩年多了。再有兩年多,他就可以回四川老家了。
事實也是如此。
兩年後,王成轉業退伍。
按照新政策待遇提升一級,回到老家江油縣擔任了民政局副局長,成為了基層官員,還能闔家團圓。
同時因為這個政策的調整,也讓廣大官兵對於戎邊和治理不再抗拒。接到調令的人也都欣然奔赴,滿腔熱情地投入到了建設當中。
與此同時,左暄妍也開始進入世人的視野。
很多人都知道了,虎父無犬女,皇長女青出於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