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從事蒸汽船研究的人不會明白,這一路多麼的艱辛。
足足七年的時光啊!
秦洛團隊夏季在黑龍江,冬季在珠江,反反覆覆試驗了成千上萬次,克服了一個又一個難題,終於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條可以在大海上航行的蒸汽船。
儘管這艘船還無比簡陋,還有許多可以完善的地方,但甫一面世,就展示了絕對的優越性。
首先是速度上。
他們團隊從廟街出發,如果是木質帆船,起碼需要半個月的時間才能到達長春。
但他們僅僅只用了七天七夜,直接將效率提升了一倍。
其次是運力上。
帝國製造的最大的木質帆船,載重也不過六百多噸。
他們腳下的這艘蒸汽船,上來就載重一千八百多噸,還有明顯的富餘。
再次是在安全上。
北太平洋的秋季,風高浪急,危險重重。
一級戰列艦走在這片海域上都如同搖籃一般,隨時都可能傾覆。
但這艘披了鐵甲的蒸汽船,穩定性明顯提升。
經過檢測,可以輕鬆抗住七級以下的風浪。
至於極限是多少,還需要更多的試驗。
單憑這三個優點,所有人都明白,蒸汽輪船取代木製帆船必然是大勢所趨。
“馬上給中樞報信,準備慶功宴。”
夏允彝站在甲板上,感受著蒸汽機運轉時的震動,當真是心潮澎湃。
以往文官們內部討論的時候,全都對帝國越來越大的疆土憂心忡忡。
這麼廣大的疆域,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光是走都要走一年,該怎麼管理啊?
一著不慎,就是分崩離析的下場。
可是現在,陸地上有了火車,海上有了蒸汽輪船,大大提升了中樞的掌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