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這邊國防軍進展順利,但是卻得不到中樞的關注。
如今大家的目光都放在了西域。
西域的軍事行動到了最為關鍵的時候。
就在阿布杜拉火速回援的時候,梁越率領大軍終於艱難地穿過了天山,從托爾木峰和汗騰格里峰中間的山谷衝進了伊犁河谷。
葉爾羌汗國的留守力量雖然在山谷出口位置做了佈防,但是毫無用處。
老弱病殘的守軍哪裡能跟涼軍的精銳相比?
可伊教徒著實瘋狂,哪怕根本不是涼軍的對手,卻依舊前仆後繼地撲上來。
他們的亡命抵抗還是很有用的。
涼軍在半個月的時間內,僅僅前進了五十里,始終沒能衝到伊犁城下。
在付出了超過十萬人死亡的代價下,阿布杜拉終於趕回來了。
看著大片肥沃的土地被打成了荒野,阿布杜拉眼睛都紅了。
他根本不顧大軍長途跋涉的疲憊,發誓要用涼軍來為死去的臣民報仇。
而涼軍打到這個時候,也有些累了。最重要的是,彈藥和武器的消耗十分嚴重。
面對著近二十萬葉爾羌大軍,梁越也有點膽怯。
他十分清楚,在平坦寬闊的伊犁河谷,本方處於絕對的劣勢。
沒等和蔣朝雲、趙四烈、多雲山海等人商議,他便下令撤退。
撤到天山山谷處,憑藉狹窄的地形,才能擋住葉爾羌的兵鋒。
雖然那邊天寒地凍,也十分貧瘠,得不到什麼補給。但事已至此,沒能打下伊犁,只能退而求其次,先保住兵力才行。
阿布杜拉豈能讓涼軍輕鬆撤退?
葉爾羌人全民皆兵,開始了瘋狂的騷擾。
涼軍的撤退變得異常艱難,一方面要應對葉爾羌人無處不在的攻擊,一邊還要避免葉爾羌人的正面進攻。
五天之內,他們僅僅撤了三十里,卻付出了一萬一千人犧牲的代價。
全軍上下都有些慌了,覺得可能要全軍覆沒在這裡了。
可就在這時,一隊信使衝進了梁越的大營。
“涼王,我部已在後方兩百里處,最多三天就能趕到戰場。你們可以不用退了,只需守住就行。”
第五師的出現,讓涼軍上下如沐甘霖,全都活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