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民族的開拓是伴隨著耕耘和經營的。
打下來的土地都要當成自家的東西,小心翼翼、倍加呵護地管理,土地上的一切都會當成自家的財富。
就如同漢民族骨子裡的勤儉一般。
但這樣的做法,顯然是沒辦法持續對外擴張的。
因此在命令國防軍不斷進軍的時候,左夢庚早已定下了基調。
允許國防軍在作戰的時候,為了達成目的進行一定的以戰養戰。
在這個時代,這麼做並沒有什麼不妥。
越是偏遠落後的地區,統治階級對於生產資料的壟斷情況就越嚴重。
比如說,在帝國,上層階級或許佔到了全部生產資料的百分之五十多。但是在草原、高原和西域,這個比例就達到了驚人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也就是說,在這些地方看到了任何財富,不出意外,都是屬於貴族的。
貧民和奴隸一無所有。
這就給國防軍的以戰養戰提供了條件。
畢竟帝國不允許軍隊屠殺和劫掠平民百姓,而這些地方的上層又是帝國的敵人。
透過消滅頑固勢力,一來能夠獲取到持續作戰的補給,二來還可以把富裕以及不好消化的財富分配給平民和奴隸,達到分化的目的。
這就是國防軍的通用手段。
目前看來,效果非常好,同時國內也十分滿意。
國內可以減少財富和資源的投入,進行更多的建設和經營,因此怨言不多。
再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帝國畢竟是商業立國,骨子裡就帶著擴張和掠奪的本性。
左夢庚自身懷有遠大的理想,但不能指望資產階級也跟他一樣無慾無求。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制定一些邊界,以避免帝國沾染太多的血腥。
國內的資產階級慾望得到了滿足,如今已經成為了帝國對外開拓的最大支持者。
畢竟開拓就有財富可以搶奪和佔領,幾乎一本萬利,比做什麼經營都要快速的多。
正是這種微妙的平衡,讓帝國在這個時代顯得頗為另類。
既像歐洲國家一樣對全世界充滿好奇,又存在東方國家固有的兼仁。
也可以說,這個時代能有帝國,是無數人的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