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艦隊的四個支隊,分別負責淡馬錫和東南亞沿岸、南海、呂宋以東和馬里亞納群島、澳洲;
西洋艦隊的四個支隊,分別負責印度洋東海岸、天竺、中東和馬達加斯加;
遠洋艦隊的四個支隊,分別負責風暴角以北、幾內亞灣、南美洲東北部以及北大西洋。
同時陸戰三師第九團也將作為先期部隊,跟隨遠洋艦隊奔赴歐洲,接收摩洛哥。
這裡雖然十分混亂,但當地土著戰鬥力並不是很強,加上有海軍的幫忙,五千人的一個團足以進行控制。
等到文政工作跟進,帝國就等於在歐洲的家門口有了一塊飛地,隨時都能以此為基地,對歐洲事務進行干涉。
海軍改制結束,各大艦隊重新出發,奔赴各自的崗位。
徐爾爵也到了該返程的時候。
過去了這麼長的時間,也不知道歐洲那邊的局勢如何了,廖中堅等人迫切地希望得到中樞的指示。
這一次前往歐洲的規模是最大的。
不但有整個西洋艦隊和陸戰三師第九團,光是民間的商船就多達四百多艘,滿載的貨物價值上千萬元。
廖中堅等人的先期工作成果豐厚,最起碼探清了什麼商品在歐洲受歡迎。
如此一來,帝國的商人們就可以根據行情進行運輸。除非遭遇天災人禍,否則的話想不賺錢都難。
除了帝國商人的商船,荷蘭、葡萄牙、英國、暹羅、緬甸、康提王國等和帝國友好的國家,也都紛紛組織了船隊,打算跟隨遠洋艦隊一起成行。
遠洋貿易,除了路途遙遠之外,半路上的政權和海盜也是致命的威脅。
有遠洋艦隊庇護,大家的安全都能夠得到保障。
針對這些商船,遠洋艦隊收取了一定的保護費。雖然價格不高,但累積到一起,也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最起碼抹平了遠洋艦隊此行的開銷,也降低了國內的疑慮。
畢竟勞師遠征,在很多人看來,都是損耗國力的一種表現。
現在遠洋艦隊自己就能賺取收入,等於國家並沒有付出太多的東西,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