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親王,我們該何去何從?”
蒙古人是善變的,毫無立場可言。
之前遇到困境,加上王公貴族死絕,讓他們對豪格失去了信任。
但此時此刻,即將遭遇滅頂之災,失去了主心骨的喀爾喀蒙古人又將希望寄託在了豪格身上。
畢竟和這些人相比,豪格能征善戰的名聲早已廣傳天下。
豪格心累!
在溫都爾汗的時候,他就決心脫離喀爾喀蒙古人,自行尋找出路。
誰知沒有了大軍,他帶著為數不多的滿人在大山裡兜兜轉轉,根本就衝不出去。
這裡的大山太過於荒涼,缺少樹木的遮掩,根本無法隱藏蹤跡。
國防軍總是能夠輕易發現他們,然後調動兵力圍剿過來。
如是幾次,殘存的滿人死傷更加慘重,力量愈發不足。
逼著豪格只能回頭,又跟喀爾喀蒙古人湊在了一起。
不過現在大家都是一根繩上的螞蚱,豪格已經沒有心情再去計較別的問題了。
“趁著大軍沒有合圍,全力向西衝鋒。西面的國防軍只有騎兵,火槍兵數量有限,這是唯一的機會。”
不得不說,豪格的眼光很毒辣。
此時處在西方的,是倉促趕來的騎二師。
騎二師經過千里跋涉、橫穿大漠,雖然貢獻了忽蘭忽失溫,但體力已經到達了極限。
在忽蘭忽失溫又沒有怎麼休整,再次奔襲數百里攔截喀爾喀蒙古殘部。究竟還能有多少戰力,十分值得懷疑。
而且每個騎兵師都只有一個龍騎兵團,大約五千多的火槍兵。
這麼點人數在廣闊的草原上十分渺小,根本無法完成全部覆蓋。
也就是說,喀爾喀蒙古如果一鼓作氣,衝破了騎二師的阻截,還是有機會回到忽蘭忽失溫的。
絕望之時,有人給出了指引,喀爾喀蒙古人來不及去辨別對錯,只能盲目地遵照執行。
戰鬥開始了。
喀爾喀蒙古人為了最後的生存希望,策動疲憊的戰馬朝著騎二師湧去。
每一個蒙古人都知道,今天的這一戰意味著什麼。
他們不得不鼓起最後的勇氣,用最高亢的歌聲積攢士氣。
騎二師很累,但身為心高氣傲的國防軍軍人,豈能容忍敵人囂張?
左世扣上面甲,抽出馬刀,從佇列的左邊跑到右邊,激昂的聲音就是最好的戰鼓。
“我們千里奔襲,今日出現在這裡,為什麼?”
數萬騎兵高呼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