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這是風帆航海時代,帆船的航速是必須考慮的因素。
英國所處的位置決定了,在風帆時代完美的得天獨厚。
一旦歐洲有事,英國的艦隊可以足夠效率參與進來。
在防禦外敵的時候,英吉利海峽又完全算得上天塹。
英國正是利用自己的優勢,將離島政策玩的出神入化,也把歐洲眾國玩弄於股掌之間。
只是後來科技發展,蒸汽機和鐵甲艦的出現,令英國的優勢漸漸削弱,進而帶來的則是霸主的易位。
倘若認真研究的話就會發現,美國的地理位置其實和英國極其相似。
相比起整個歐洲,美國又何嘗不是一個離島呢?
恰好蒸汽輪船的出現,航速的提升,於是令美國取代了英國的位置,也後來居上。
因此在左夢庚的眼中,帝國又何嘗不是歐洲之外的離島呢?
英國能玩的東西,帝國同樣也可以玩。
區別只在於,這個時代的航海技術決定了,帝國沒辦法更加深入地干涉歐洲事務。
要想改變歐洲的發展趨勢,帝國必須要借力用力,充分利用歐洲國家之間的矛盾。
帝國選定的目標,就是荷蘭。
神聖羅馬帝國已經日漸衰落,而且深居內陸,根本沒有力量去幹涉英國內務。
西班牙和帝國在世界各地有著激烈的利益衝突,是帝國首要解決的物件。
西班牙和葡萄牙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他們同殖民地的聯絡,並不會被英國切斷。
沒有迫切的利益考量,這兩個國家怎麼可能被帝國利用?
法國是陸地大國,強處在陸軍,而非海軍。
而且一直以來的對抗中,法國都處於下風。雖然能夠驅逐英國的侵略,但是卻望洋興嘆。
唯獨荷蘭。
作為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發展的一切財富都需要從海外輸送,偏偏航道全都處在英國的威脅之下。
只需要讓荷蘭人認清楚這個事實,他們自然願意按照帝國的想法,卻打斷英國正在進行的資產階級革命。
於是徐爾爵僅僅畫了兩個叉,英國在荷蘭人的眼裡立刻變得面目可憎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