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城池是蘇祿國在三寶顏半島的行政中心,聚集了最多的人口。
當夏軍前來時,這裡的長官早已行動起來。不但從四面八方的部落中召集戰士,還向蘇祿國王求援。
他滿心期待著蘇祿國的大軍能夠跨海趕來,戰勝侵略者。他卻不知道,國王那邊已經自身難保了,根本不可能過來支援。
如是等了很久很久,一個援兵也沒有等到,反而錫奧古城被徹底包圍。
城中上下膽戰心驚,瀰漫著夏軍強大的傳說。
本地的部落軍隊已經跟夏軍作戰過好幾次,可無一例外都以慘敗收場。
無論是正面對決,還是偷襲埋伏,他們就是佔不到便宜。
儘管他們擁有地利的優勢,但是在更加科學的戰鬥方法面前,一切都是無用功。
更讓他們無奈的是,夏軍每攻佔一地,就會將當地的部落首領和貴族全部清理,然後將繳獲的土地和財富平均分配給賤民百姓。
往日裡備受欺壓的賤民和百姓,什麼時候被這樣厚待過?
他們又哪裡懂得什麼大道理?
立刻有許多人選擇了叛變,成為了夏軍的追隨者。
一開始,夏國這樣的做法效果還不算太明顯。
畢竟這裡的人都是尹教徒,而且是狂熱的信徒。哪怕分得了財富,也對夏軍這種異教徒充滿仇視。
可是沒過多久,就有許多尹教大能趕了過來,向教徒們傳播經義。
這些外來大能講述的經義,和本土有著微妙的區別,自然在一開始引起了極大的衝突。
可隨著時間的進行,當地人在切身感受之下以及生活環境改善的影響下,慢慢體會到了新式經義的精髓,漸漸轉變了信仰。
就連在宗教信仰的爭奪上,當地的部落都徹底完敗。
夏國從國內調派過來的尹教學者,不管是見識還是思想高度,都遠遠超出了這些原始的同行。
要是讓他們去發源地那裡辯經,他們或許還不能勝任。但是用來教育原始人,還是非常輕鬆的。
三寶顏半島上面的貴族眼見著信徒急速流失,卻沒有絲毫的辦法。只能困守在城中,絕望的等待著命運的審判。
城外夏軍計程車兵,用大喇叭不停的進行勸降。
夏軍的行動只針對貴族、長官,是來解救平民的。希望城內的普通士兵和平民百姓放下抵抗,不要做貴族、長官的奴隸,陪著他們一起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