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聲桓等人看了,全都吃驚不已。
原來這幾封書信乃是陝西巡撫鄭崇儉、四川巡撫邵捷春送來的。
書信當中的內容,竟然跟左良玉態度一致,全都不認可楊嗣昌的作戰部署。
其中邵捷春更是提到了一個嚴重的問題。
楊嗣昌剛愎自用,竟然將四川的主力兵馬給調到了襄陽。這就導致四川境內,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殘。
邵捷春所能依靠的,只有秦良玉的白桿兵,還有七十歲老將軍張令的兩萬多人。
而張獻忠的大軍近在眼前。
如此情況之下,張獻忠不趁機衝入四川,焉有去陝西的道理?
看了這些書信,金聲桓等人才明白,為何左良玉如此堅定的要進軍四川了。
很顯然,在這一次的戰略預判上,左良玉遠在楊嗣昌之上。
“伯爺,敬請下令,末將等必奮勇殺敵,助伯爺名震天下。”
得到麾下眾將的支援,左良玉信心大增,當即加快了進軍的腳步。
楊嗣昌左等右等,沒有等到左良玉的回心轉意,心頭的憤怒可想而知。
他二話不說,立刻將左良玉的申文轉報呈遞給了崇禎。
意思也很明顯。
倘若仗打輸了,不是他楊嗣昌無能,而是左良玉違抗軍令。
同時他也在心裡默默籌劃。
既然左良玉不聽話,那就再找一個聽話的。
左良玉可不知道楊嗣昌在背後策劃著什麼,此時的他已經進入了臨戰狀態。
這一次出兵,左良玉一改往日的懶散,頗有名將的風采。
不但進軍的時候步步為營、滴水不漏,還跟鄭崇儉、邵捷春不停書信往來,交流情報,彼此之間配合的親密無間。
難得左良玉不坑賣隊友,明軍的戰鬥力一下子就發揮了出來。
當探聽到張獻忠的大軍正在瑪瑙山一帶行軍時,左良玉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他叫來一個關鍵人物。
“劉副總兵,破敵良機近在眼前。你可敢深入虎穴,為大軍前驅,行裡應外合之舉?”
所謂的劉副總兵,和金聲桓一樣,曾經也是一名流寇首領,而且有一個響噹噹的外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