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張可大和神原職直都沒有決定權,但雙方的商討可以給後續的談判提供參考。
見夏國果然願意談判,德川幕府再也不敢矜持了。
由土井利勝、林羅山、尹達政宗三人為全權代表,趕赴長崎。
夏國這邊,命令在朝鮮的王昀為代表,與婁甫、沉廷揚三人負責談判事宜。
九州島上的外樣大名想要出席和談,被夏國給打了回去。
夏國的意思很明確,此次戰爭只是為了懲罰德川幕府侵略琉球,和東瀛內部的事務無關。
哪怕夏國扶持了西部大名,但這件事不能拿到檯面上來說。
否則的話,外樣大名涉嫌裡通外敵,可就失去了對抗德川幕府的道義和民心。
倘若絕大多數東瀛人都不支援他們,那麼在今後與德川幕府的對抗中,他們絕對討不到好。
“幕府已經意識到了侵佔琉球的錯誤,今後保證做出修正,還請夏國明察。”
再次坐在談判桌上,幕府的代表們完全失去了精氣神。
畢竟作為戰敗一方,就只能任人宰割。
這種時候痛快承認失敗,反而能夠少遭一些罪。
“幕府必須明確釋出文書,公佈搶奪琉球的錯誤,並且保證永遠不再重犯。”
王昀趁勢而入,把這件事咬死了。
事已至此,幕府哪裡還顧得上千裡之外的琉球,只求夏軍趕緊走人,於是痛快地答應了下來。
“不知貴國軍隊何時撤兵?”
土井利勝滿以為談判順利,問出了最關心的問題。
王昀的臉色卻十分嚴肅。
“幕府需要搞清楚,承認琉球一事上的錯誤,乃是雙方和談的基礎,並非最終的目的。為了撥亂反正,夏軍出動大軍,犧牲無數,難道就這麼算了?”
出兵打仗可是需要錢的,耗費非常驚人。
夏國當然不會做賠本買賣,肯定要將成本轉嫁到幕府的頭上。
作為失敗一方,土井利勝也知道這個結果必不可免。
“幕府願意承擔相應後果,只是需要夏國寬限一些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