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
尤其是各地的商賈,更是對夏國心生嚮往。
畢竟在夏國商人不是最底層,而是擁有著和其他階層平等的權利。
在夏國經商,不會遭受盤剝和壓榨,商業貿易還會受到保護。
眼瞅著那些夏國商人行商天下、威風八面的樣子,他們豈能不羨慕?
又豈能不心動?
對於大明的官員來說,烽煙四起的中原和平靜安寧的夏國,更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特別是進入山東地段,看到當地的富庶,這些官員士紳總是感慨萬千。其中不少人已經領會到,此消彼長之下,未來這江山的主人恐怕要更換了。
在這些謀略之下,前來夏國投靠的官員、士人越來越多,極大的緩解了夏國的人才壓力。
唯獨史可法身為大明官員,看到“不平事”竟然挺身而出,也不嫌自己管的寬。
但是對於此人,傅以漸卻不能隨便對待。
真要論起名氣,史可法甚至還在黃宗羲之上,乃是天下聞名的氣節之士。
甭管其人自身才能如何,倘若在禮節上冒犯了他,必然會影響夏國的聲譽。
唯一的辦法,就只能透過辯證壓服之。
“兩淮之地,災害不絕,可謂是十年九災。正因如此,在此地為官更要謹小慎微,保全民力,焉可做出驅人遠行的惡舉來?”
對於這種什麼都不懂、卻肆意評論的行為,傅以漸根本就看不上眼。
“你也知兩淮災害頻仍,百姓求活不易,現在我們政府給百姓們找到了活路,又有何不好?”
史可法壓根不信。
“移民海外便有活路嗎?”
這一次甚至都沒用傅以漸開口,王五奇都會算賬。
“兩淮這個地方人多地少,每口人分得的田地都不足三分。即便風調雨順,努力耕耘了一年,收穫的口糧都不足以活命。不將多餘的人口遷移出去,大傢伙都得餓死。尋找新的土地,安置多餘的百姓,這明明是善政,哪來的惡政之說?”
史克法有些恍忽,顯然在他的學識當中,根本就沒有這些內容。
“這天下間的土地早有定數,又何來新舊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