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海君的復位,代表著朝鮮政局重回穩定。
雖然北方的一半國土上,還有偽王李倧的政權存在。但朝鮮臣民總算有了主心骨,諸多國家政策也能夠開始步入正軌。
不過光海君的復位只是一個開始,後面還有很多事情需要仔細處理。
其中最大的兩個問題,最迫切需要解決。
其一,就是朝鮮的政體。
之前朝鮮的政體學習大明,根據朝鮮國情又有所變通。現在朝鮮成為夏國的屬國,那麼政體是否需要進行改變?
其二就是朝鮮同夏國的關係。
這個關係,並非只是簡單的臣屬。而是從國家到社會到人民等,方方面面的聯絡。
秉承左夢庚的命令,在光海君繼位的第二天,侯恂、李邦華等就代表夏國中樞,開始同朝鮮方面進行商談。
“殿下的意思是,雖然朝鮮自有國情在此,但舊有的政體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因時制宜才是最好的選擇。”
侯恂不太委婉的提出了意見。
和滿清一樣,夏國也很想消除大明在朝鮮的痕跡。
李琿居中而坐,右手邊是夏國中樞的眾位高官,左手邊是朝鮮的官員。
不過在這樣的場合,他並不能一言九鼎,言出法隨。
主導局勢的始終都是夏國眾人。
不過對於政體改革,沈器遠、宋時烈等人都沒有什麼意見。
夏國的政體是如何運作的,這段時間他們已經親身感受、親眼所見了許多。
單單從為臣的角度來考慮,顯然夏國的政體更合他們的心意。
因為在這樣的政治制度下,臣子、官員們的主動權更大,可以更加放手施展抱負。
“上國之強大我等早已銘記在心,能夠追隨上國,砥礪創新,亦是我等之榮幸。”
沈器遠的發言,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同。李琿一看,也只得點頭。
“沈愛卿所言極是。”
這個問題得到了解決,侯恂立刻拿出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