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尚憲、沉器遠包括劉宗周等人登上了船,準備繞行到北線去。
漢陽即將收復,政務方面如今還沒有頭緒。接下來國家應該如何治理,金尚憲等人需要拿出辦法。
北線始終保持著既定的速度,想快也快不起來。
哪怕先前做了充分的準備,但是當登陸作戰真正開始後,問題還是層出不窮。
就比如託運物資和火炮的馱馬,足足有一半的數量無法投入使用。
這些馬從濟州島出發,經過長時間的海運之後,全都患上了毛病,甚至還有三分之一病死在了船上。
具體什麼原因,後勤部聯合獸醫正在調查。
這個問題不解決,對於今後的跨海作戰將會產生嚴重的影響。
而馱馬的缺失導致物資和火炮輸送速度緩慢,也制約了陸戰一師前進的步伐。
除此之外,還需要大量的民夫充實到後勤當中。雖然從釜山和濟州島帶來了一部分,但更多的還需要從當地招募。
各個地方的百姓早已因為戰亂和畏懼,跑到了山林當中。光是將這些人找回來,就費了很大的功夫。
五月初二,陸戰一師才終於恢復了前進。
這一次,他們的目標是高陽郡。
高陽郡就在漢陽的西面,可以稱之為漢陽的西大門。
打下了這裡,漢陽就等於敞開了懷抱。
雖然船隻從漢江之上可以越過高陽,陸軍更是可以從漢江南岸向東開進、直達漢陽,似乎沒有進攻高陽郡的必要。
但實際的戰場上,這是不可能的。
高陽就橫在那裡,如果不拔掉的話,隨時都可能對後勤運輸攻擊,而且也無法使漢陽同金浦、仁川連成一線。
所謂的攻城略地,必須要攻城,才能略地。
絕不存在看到堅城只要繞過去,便萬事大吉的情況。
為了攻下高陽,陸戰一師投入了第三團和第四團,加上炮兵團和工程團,足足近三萬兵力。
大軍從金浦渡過漢江,搶佔了岸邊的高地,並在上面架設了重炮。
高陽郡守李恩澤得知夏軍來攻的訊息,並不如何畏懼,而是顯得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