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大勝點點頭,表示瞭解了。
“雖然從水文的情況來看,咱們似乎處於不利的位置,但是我依舊決定,就在這裡消滅柳琳所部。”
見他下定了決心,除了朝鮮人之外,夏軍的將領都很澹然,只是靜靜的等著他進行詳細的說明。
百大勝果然不是盲目做出的判斷。
“大海茫茫,本來要尋找柳琳所部,無異於大海撈針。而且海面寬闊,打起來之後朝鮮水師想要逃跑的話,咱們也不好攔阻。可是在這道海峽當中,進出的通道只有兩頭,這有利於咱們甕中捉鱉。”
鳴梁海峽的地形十分奇特,屬於東寬西窄。而且在西處的盡頭還會收束成一道兩百米不到的口子。
其實百大勝等人並不知道,正是因為這道口子的存在,所以才會讓鳴梁海峽的水流在每天的中午過後發生偏轉。
地球自西向東運轉,因此受到地球引力和慣性的影響,這一帶的海水會向西流動。但是到了這道口之前就如同撞上了牆壁,因此才會折返回來。
上午的時候,因為太陽在東面,所以口子東側的海水溫度和水面會更高,可以湧過口子進入西側。
但是到了下午,太陽移動到了西方,導致西面的海水升溫、漲潮。
於是就將流動過來的海水頂了回去。
李舜臣雖然觀察到了這種洋流的變化,但是並不懂得其中的原理,卻也藉助這個現象打敗了東瀛水軍。
夏國這邊雖然擁有著科學的觀察方法,但是顯然還沒有精深到如此層次,因此也不知道其中的原理。
可是在百大勝看來,水流的不利其實影響並不大。
最主要的原因是,海戰的方式變了。
李舜臣可以利用板屋船藉助洋流來衝擊、撞毀東瀛人的關船,可是夏國的福船更大,根本就無法撞毀。
最最主要的是,當初朝鮮水師力壓東瀛水軍的火炮,在夏軍面前那是一點優勢都沒有。
如果是寬闊的海面上,朝鮮水師四處遊擊,可能夏國海軍還要頭疼一番。但是在這麼狹窄的海峽當中,朝鮮水師想要進攻,就只有正面一條路。
這在夏國海軍的火力網當中,跟活靶子沒有什麼區別。
而且一旦打起來,朝鮮水師不進攻都不行。否則的話,就只能等著被夏國海軍將他們的船一艘一艘的炸燬。
而海峽西端的口子,在百大勝看來更是可以好好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