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想想以前出席朝鮮國王的宴會,一個個屏息安坐,依禮而飲、依令而食。雖然看起來莊重典雅,可是卻無比勞累。
他嘗試著坐下來,挽起了衣袖,加入了吃飯的隊伍,同時就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向左夢庚請教。
“殿下,關於長崎法律審判權一事,我方是否不該退讓?倘若能夠逼迫東瀛答允此事,則日後我們將能在東瀛暢通無阻,行事也更加方便一些。”
對於此事,別說金尚憲了,夏國這邊的許多人也有些不明所以。於是紛紛看向左夢庚,希望得到解惑。
“有的時候,退讓不代表軟弱,而是為了更好進行組織,以方便下一次的攻擊。這一次雖然沒有拿到長崎的法律審判權,可是卻埋下了引子。倘若日後我們再有行動,就可以利用此事大作文章,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
見金尚憲還是有些沒有參透,王昀笑呵呵地開口。
“金大人,你想一想,如果在長崎有什麼糾紛的話,由東瀛的官員來審判,他們會偏向誰?毫無疑問,他們肯定會偏向東瀛人。那你說,我們的人會滿意嗎?既然不滿意,那就會鬧起來。而一旦鬧大的話……”
金尚憲的腦子裡靈光一閃,恍然大悟。
原來夏國對於提出他們的要求並沒有感到滿足,而是已經埋下了伏筆。
這些伏筆未來就會變成行動的藉口。
他到底是一個成熟的政客,很快就想明白了夏國的通篇思路。
這是明顯的溫水煮青蛙之策。
東瀛雖然戰敗,但是實力猶存。倘若一上來就提出無比苛刻的條件,東瀛肯定寧死不屈。
如此一來,戰爭將會繼續。
可問題是朝鮮這邊如今正在同清朝聯軍熬戰不休,夏國分不出多餘的力量再去對付東瀛。
雖然從海上襲擾東瀛不存在什麼難題,可這種做法治標不治本。
東瀛人如果真的頭鐵,就是不投降的話,夏國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要想登陸,徹底降服東瀛,沒有三十萬左右的兵力是絕對做不到的。
夏國現在能夠分派出這麼多的兵力嗎?
顯然不能。
夏國現如今的總兵力也不過才五十萬出頭,還要被分配在朝鮮、山東、兩淮、松江府等廣大的地域上,其實國防壓力很大。
既然不能一口氣吃掉東瀛,那麼就只能慢慢來。
可以在條件上稍微放寬一下,令東瀛方面感覺不是那麼的難受。這樣一來,東瀛方面的反抗也就沒那麼強烈。
這一次先讓東瀛接受了夏國在其國內通商經營的事實,同時又埋下了紛爭的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