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提議,總算是讓李倧滿意了。
“守禦使,立刻前往慶尚道,如實奏報回來。”
如果說武將當中最值得李倧信任的,自然是李時白。
困在南漢山城的歲月中,李時白忠心耿耿的模樣李倧全都看在眼中。
而且李時白的弟弟全羅道觀察使李時昉也是各路援軍中救援最積極的,還打死了滿清名將揚古利。
雖然之後全羅道援軍被滿清擊潰,敗兵逃回去之後還將全羅道禍害的不輕,可李倧已經不在乎了。
因為夏軍偵察兵的動作,導致金自點的糧草斷絕,朝鮮軍隊不得不撤軍退回了大邱。一時之間,戰線上的鋒煙多少消散了一些。
然而釜山這邊卻並不能輕鬆。
左華、張可大、額弘略、百大勝,海軍四大戰將聯袂而來,向左夢庚呈遞了作戰方桉。
“如今我們共有三十六艘福船,每艘船上裝有五門輕型艦炮。另外還有海滄船一百三十艘,每艘都有兩門輕型艦炮。我們打算以福船為基準,組成四個縱隊,在對馬海峽形成四道防線。每一道防線在接戰的時候,實行一輪炮擊。結束之後,該縱隊退出戰場,再從側翼繞回,補充為最後一道防線。如此輪迴不止,不停消耗東瀛的戰船,應當可以阻敵於陸地之外。”
左夢庚在地圖上比量了一番,提出了補充。
“必須派出一支小分隊監視對馬宗氏,以免東瀛人從這邊繞過來偷襲。除此之外,你們的防線應該前出,儘量靠近福江島。這樣一來,你們才有足夠的空間進行陣列的輪換。”
左華四人領會了他的意圖。
對馬海峽說寬不寬、說窄不窄,如果只是排好陣列當面交戰的話,還沒有什麼。可如果要完成海軍輪換佈陣的要求,就必須有足夠的迂迴空間。
小書亭
唯一的辦法,就是儘量前出,逼近東瀛沿海,在東瀛艦隊出現的第一時間就予以火力打擊。
如此依靠足夠寬闊的海域,持續不停的投入火力,才有希望大量摧毀東瀛的戰船,削弱東瀛的兵力,完成海上的防禦。
這個計劃說起來很簡單,但也不是沒有難點。
百大勝就嘆道:“這樣的話,只怕我們的偵察兵要冒很大的風險了。”
既然艦隊都要逼近東瀛沿海了,那麼為了儘量掌握東瀛軍隊的動向,偵察船隻肯定要更加靠近東瀛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