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和人工幹活的效率比較,那這臺毛病眾多的蒸汽機就遠遠勝出了。
即便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用在機器的維修上,仍舊比人工抽水的速度要快。
畢竟蒸汽機幹半天抽水的數量,比得上一百個普通工人幹上五天的。
各大礦場都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該如何選擇。
“既然如此,建立工廠倒是好事了。進入到專業生產階段,有利於工藝的完善,提升他們的製造水平。”
第一臺蒸汽機是秦洛和慄美芝帶領小組成員,一點一點手工敲打出來的。
正因為如此,各道工序都不夠嚴謹,使用的材料也不夠好,所以才毛病不斷。
如果建立工廠,蒸汽機的生產正規化,那麼就可以利用生產的過程來逐步完善工藝水平,促進蒸汽機的實用能力。
再一個,既然已經有訂單了,那麼就意味著有了收入。
秦洛等人完全可以利用收入反哺到蒸汽機的研發當中,不但能夠節省開支,還能夠開源創收。
這自然是左夢庚喜聞樂見的。
這些年來光是他私人往蒸汽機小組的投入,就超過了五萬兩白銀。
內閣和財政部那邊批覆的支出,則超過了五十萬兩。
一直以來都有人非議不斷,覺得把這些錢投入到蒸汽機的研發當中純粹是浪費。
儘管有左夢庚和內閣的強力支援,但是再見不到任何成果的話,這種輿論的壓力將會越來越大,甚至造成離心離德。
現在建立蒸汽機工廠,對外銷售創造利潤和收益,可以很好的堵住非議,也能夠讓蒸汽機的研究進一步深入。
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就蔣巍的提議,左夢庚和內閣進行了磋商。最終決定,就在濟南東面的空地上興建蒸汽機工廠。
鑑於秦洛和慄美芝都沒有什麼行政能力,蔣巍從工業部派遣了一位經驗豐富的官員過去。
左夢庚知道蒸汽機的重要性,特意調派了一個團的兵力負責工廠的保衛工作。
八月底,工廠開始奠基。
左夢庚和內閣一眾官員全部出席,親自為新工廠剪綵。
光是這樣就讓外界意識到,這家新工廠的不凡之處。
秦洛和慄美芝被任命為新工廠的副總經理和總工程師,主抓蒸汽機的製造和研發。
“左叔叔,我們的人手不夠。今年新畢業的學生,可以分配給我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