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再生和於賓王對濟州島牧場的改革,就是從原來的官管模式變成商業模式。
兩人經過考察,敏銳的感覺到,濟州島牧場大有可為。
這裡的草場面積非常大,一次性飼養上萬匹馬都綽綽有餘。
這樣一來,不但能夠滿足軍中需要,還可以賣給民間。
山東的民間對馬的需求量大嗎?
可以說是無底洞了。
隨著商貿的日漸繁榮,貨物的運輸量一日超過一日。
有水的地方還好,可以透過船舶運輸。
但是沒有水的地方,就需要馬車了。
可山東的用馬十分緊張,但凡是合格的馬匹都要優先供給軍方。
然而軍方不能用的馬,民間其實也不大能用。
現如今軍事優先,所以還沒有什麼問題。但遲早有一天,軍用和民用的矛盾會躍然紙上。
左夢庚早就教導過他們,做事的時候不但要能夠舉一反三,還要目光長遠,看到幾年後、十幾年後甚至幾十年後的趨勢。
黃再生和於賓王沒有看透幾十年的本事,但是對於戰馬的需求還是感同身受。
濟州島的牧場要進行改革,必須上報。
這兩個人也是膽子大,一邊寫了報告送回山東,一邊已經自作主張搶先動了起來。
牧場怎麼弄,許謙毫無意見。
來濟州之前他就已經得過特別吩咐,知道要全力配合山東做事。
再一個濟州牧場荒僻貧乏,也沒有什麼好處,不值得他去爭搶。
說不定配合山東做事做的好了,還能夠指日升遷。
既然連許謙都無比配合,改革也就沒有什麼阻礙了。
濟州島這邊計程車兵數量已經增加到了五千多人。
西人黨後續又送了兩千多人過來,極大的增強了這邊的力量。
看到了這些士兵的訓練方法,還有火槍陣恐怖的威力,西人黨上下終於意識到什麼才是決定政治的根本性力量。
張可大對這裡的軍隊做了一定的考察之後,寫了一份報告送回山東。
目前為止這支軍隊還是以朝鮮人為主,也更受西人黨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