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可行了。
後世的火箭、導彈很多都是這樣的呢。
左夢庚看向那年輕人, 目光裡盡是激賞。
“你叫什麼名字?”
那年輕人一愣,老實答道:“統帥, 我是武研院炮彈研究科的祝夢瑄。”
左夢庚當機立斷。
“從即日起,武研院內成立火箭研究科,你來擔任科長。”
這就升官了?
要知道武研院的人雖然不上戰場,不打仗,可即使是最普通的研究員,軍銜都是上尉。
至於科長,妥妥的校級軍官。
不過想想祝夢瑄提到的幾個解決方案,大家也明白,人家升官是靠著真本事的。
左夢庚提出製造的火箭, 是參考的康格里夫火箭。
八里橋一戰,英法聯軍擊敗僧格林沁, 其實主要靠的就是這東西。
不過即使是康格里夫火箭,左夢庚也知道有很多欠缺,因此進行了更進一步的改進。
比如發射車和發射筒, 都具備了後世火箭炮的雛形。
而平衡翼的加入,以及平衡杆的取消,會讓這種新式火箭擁有更加驚人的穩定性和精準度。
至於射程, 左夢庚相信,肯定會有更大的驚喜。
不過火箭的設計思路有了,能不能實現,還要看製造部門。
左夢庚片刻不得閒,在左代和蔣巍的引導下,來到了鑄造工廠。
“這個殼體如同用熟鐵的話,不難。”
這邊的廠長叫熊萬水,楊貴的二徒弟。
楊貴如今已經跟不上技術進步,早早退休了。熊萬水接過了鑄造廠的管理,本事了得。
看到圖紙,聽了描述, 給出了令人開心的答案。
光說還不算,他讓工人們弄來一批胚料,送上了鍛壓機。
就見他站在控制檯旁, 隨手落下扳手,就看到原本在水中靜止的葉輪猛地被水流衝擊的旋轉起來。
機床上數個連桿和齒輪開始轉動,帶動著數百斤的鍛錘高高升起, 隨後重重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