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體仁、薛國觀等人眼觀鼻、鼻觀心,聽過就算。
他們甚至在心裡腹誹。
就算錦衣衛的情報再如何精準,可朝廷實力不足反而更加鬧心。
對於眼下的局面,溫體仁想了一個辦法。
“陛下,所謂治國,不外乎內外相輔。如今外事不順,當可由內催發生機。近日東江叛賊已盡數押解入京,名正典刑,正天下所望也。”
溫體仁的意思很明確。
就是要用東江叛賊來轉移朝野的視線。
不管怎麼說,這件事多少為朝廷挽回了顏面,算是近年來少有的功績。
哪怕剿滅東江叛軍的是山東新軍,並非朝廷軍隊。
可既然山東並沒有光明正大的宣佈謀反,就還是朝廷的山東。
君臣等人全都知道這麼做等於是自欺欺人。
可時局如此,又能如何呢?
而且山東的局面鬧成如今這樣,就是從東江鎮叛亂伊始。
倘若沒有東江鎮叛亂,左夢庚等人也不會有崛起的機會。
因此崇禎對東江鎮可謂是恨之入骨。
“傳朕旨意,三日後將毛承祿凌遲處死,以儆效尤。”
崇禎三年時凌遲處死袁崇煥,可謂是轟動朝野。
將毛承祿處以極刑,相信多少可以撫平天下人的怨念。
但崇禎的性格決定了,他並不是一個臣子能夠很好掌握的君王。
“張溥在哪兒?”
眾臣面面相覷,沒有想到崇禎會想到這個人。
李懋芳連忙道:“張溥如今正被關押於刑部大牢。”
崇禎眼神眯起。
“讓他來見朕,朕給他將功贖罪的機會。”
見溫體仁等人十分緊張,為了防止他們搗亂,崇禎解釋了原因。
“山東一事不能不顧,朝廷和軍隊暫時無力,可道統上卻不能相讓。張溥雖然其心可誅,然名望不凡,朕正用其名與那山東諸賊周旋,當可爭取時機、以拖後效。”
得知崇禎的心思,溫體仁等儘管不願,可也不得不按捺下來。
他們不敢反對,就怕崇禎認為他們亦是結黨營私。
那可就是自尋死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