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號,巴達維亞方面派遣人員前往大員,通報了即將到來的作戰。
6月2日,巴達維亞方面集中了六艘戰艦,同時蒐羅了過往的船隻,藉著西南季風向中國沿岸進發。
最終,這支侵略軍擁有了十三艘蓋倫戰艦,武力不凡。
南澳成為了首戰之地。
在旗艦上觀察了南澳的情況後,漢斯·普特曼斯極度傲慢,認為這樣的一座小島根本擋不住荷方的進攻。
7月7日,荷蘭殖民者悍然對南澳島的明軍發動了進攻。
把總範汝耀無懼生死,果敢應戰。
戰鬥從一開始就進入了白熱化。
明軍雖然困守在孤島上,但是藉助著陸炮射程遠、威力大的優勢,依舊和荷蘭人打的難解難分。
別看在當今的世界上,荷蘭人的海上力量首屈一指。
可實際上荷蘭人的戰鬥力十分的拉跨。
荷蘭人就如同海上泰迪,基本上是能惹事兒,但平不了事。
面對著區區數百名明軍防守的南澳島,荷蘭人集中了十三艘蓋倫戰艦圍攻了整整一天,卻沒有取得任何進展。
把總範汝耀雖然身受重傷,還有十七名士兵陣亡,可荷蘭人的損失也不小。
“將軍閣下,我認為我們沒有必要在這樣的荒僻小島上浪費太多的精力。”
一位荷軍將領提出了建議。
漢斯·普特曼斯立刻從善如流。
“我們應該去更好的地方,讓該死的明人瞭解我們的意志。”
於是荷軍撤退,艦隊開始北上。
範汝耀不顧重傷,再次派人向福建地方官府傳遞軍情。
可惜福建多山的地形決定了,陸地上的資訊傳遞遠遠比不上海上的行軍速度。
南澳島的情況還沒有傳到福建巡撫的耳中,荷軍已經開啟了第二波進攻。
7月12日,荷蘭艦隊來到了廈門。
此時的廈門港內,停泊了幾十艘明朝和鄭芝龍的待修船隻。
偏偏廈門守將張永產此時正在泉州操辦器械,鄭芝龍又遠在福寧,結果導致廈門群龍無首。
漢斯·普特曼斯大喜過望,立刻揮軍突進港內,對明軍發動了突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