屆時統一起來, 恢復生機,只怕是更加難上加難。
尤其是如今的大明各地,還有許多人對這個老舊王朝並沒有徹底絕望,還覺得大明有救。
而這種想法和認同的存在,則是山東未來統一天下的最大障礙。
滿清為何那麼順利地就接管了天下?
就因為崇禎和朝廷將整個天下都敗壞完了,所有人都看清楚了。
這個王朝沒救了。
失望之後就是絕望,絕望之後就是放棄。
因此那個時候的大明上下,投降李自成沒有心理障礙,投降階級相同的滿清就更加沒有心理障礙。
現在山東沒有要一舉結束大明王朝的意願,只是稍加施壓,但明王朝上下卻感覺到了恐慌和窒息。
洞悉了崇禎沒有針鋒相對、寧死不屈的意思,溫體仁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說起來,各地的山東商賈倒也遵紀守法,貢獻賦稅從不拖延,反而比之各地士紳百姓更加通融。依老臣看,多半是各地有圖謀不軌之小人,企圖破壞朝廷大局,其罪當誅。”
《劍來》
官字兩張口,怎麼說都有道理。
溫體仁把臺階鋪好了。
作為新任戶部尚書,溫體仁的同黨,薛國觀立刻心領神會。
“陛下,戶部有計,開年以來,各地商稅多有增加。微臣仔細查問,已然獲悉,竟是山東於各處之店鋪、商賈,主動繳納稅銀。不出意外,六月時當有稅銀二百餘萬兩解送京師。”
這話令崇禎大吃一驚。
“果真如此?”
如今大明的諸般問題,最令崇禎頭疼的就是錢。
九邊要錢,平寇要錢,百官俸祿要錢,祭祀、朝會、禮制都要錢。
可以往朝廷歲入不過四百萬餘,都不夠給百官發俸祿的。拖欠的各路兵馬的餉銀,已經火燒眉毛了。
崇禎甚至已經有了心思,打算在遼餉之外,加征剿餉。
再苦一苦百姓,把流寇滅了,天下太平後,百姓才能有好日子過不是?
幸虧他不是傻子,也知道百姓如今負擔沉重,再增加徵餉數額,後果難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