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不是儒學門生嗎?
為何反對衍生公繼承人選?
崇禎想到了一種可能。
難道是因為孔貞運南孔出身,群臣怕他擔任衍生公,激化南孔和北孔的矛盾?
見這麼多人反對,崇禎不得不暫時按捺下任命。
他覺著, 這些人後來會告知他理由的。
可他沒有等來周延儒等人的解釋,王承恩就告知了他真相。
“皇爺,大臣們非是反對孔貞運接任衍生公,而是反對衍生公。”
崇禎不信。
“各位大臣俱是儒門弟子,為何要拒絕衍生公任命?”
王承恩有些緊張,檢視了一下崇禎的神色,還是開口了。
“他們亦是大明的臣子,可同樣對各路藩王有所不滿。”
崇禎霎那間血色滿面。
他明白了。
這些大臣們別看天天以儒學門人自居,那是因為佔據著這個身份,能夠為他們帶來利益。
可他們並不喜歡頭頂上有一尊大神,同樣限制了他們的言行。
最好這尊神好好地活在遠古,遠離塵世間的是非,也讓他們不用被綁架著,不管做什麼都束手束腳。
這個道理,其實和左夢庚所想,頗有異曲同工之處。
因為孔家的存在,文官們便很難拿到儒學和道統的解釋權。
不管你怎麼說,肯定沒有孔家的言行更有說服力。
而皇帝只需要拿捏住孔家,那麼就永遠掌握著道統之爭的主動權。
孔家會為了帝王的所有行為背書。
假如沒有了孔家,那麼最具資格解釋儒學和綱常的人是誰?
顯然是處於和大臣們同一陣線的大儒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