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已至此,都說說吧,該當如何?”
小屋子內,張鳳翼短短時間,居然老了好幾歲。
他想起當初接替熊明遇時的情形了。
熊明遇因為聽信餘大成的話,力主招撫東江叛軍。後因東江叛軍越鬧越大,不得不引咎辭職。
而他, 得到了崇禎的青睞,成為了六部之一的大司馬。
那時的他,是無比的意氣風發。
覺著以己之才,定能平息叛亂,再造邦國。
可是如今,熊明遇如釋重負的話在他的耳邊不由響起。
“朝中上下,任事者無地自容, 逞舌者邀名薄倖,為上者諱疾忌醫,為下者蠅營狗苟。這官兒啊,不做也罷。”
他當時還覺著,熊明遇這是在自欺欺人。
今日這般處境,終於讓他明白,這個大明的官兒,確實難啊!
“天大地大,皇爺的臉面最大。這等條件,誰敢答應,咱家可不應。”
別人還未如何,高起潛尖叫了起來。
他對崇禎的秉性最為了解,十分清楚這樣的條件簡直就是在打崇禎的臉。
張延登和傅淑訓端坐如鐘,一言不發。
他們是打動了主意,無論如何都不能發表意見。否則的話,這鍋說不得就落在自己頭上了。
在座幾人,盧象升年齡最小,官職最低。
可唯有他一個, 是在盡心國事的。
見這些人危局當中卻只顧著謀身, 盧象升幾欲氣炸了肺。
他真想拍案而起,主動承擔這個責任。
奈何他即便站出來,也於事無補。
因為他的官職太小了,小到都不夠資格擔責的。
眼看著時間一點點的過去,馬上又要回到談判桌上。一旦他們拿不出主意,新軍只怕真的會發動進攻。
他本是遇強則強的剛硬之輩,對於任何危險都不皺眉頭的。
可今天見識了新軍的恐怖之後,他深切地明白,有些事光一味的強硬,是毫無用處的。
崇禎能夠在危難中被動成長,盧象升也一樣。
他迅速想到了辦法,猛地站起,慷慨激昂地道:“我大明自立國之日起,何曾畏懼宵小、強敵?高公公說得對,這等條件,我大明寧死也不會答應。咱們這便回去,待巢總兵到了後,立刻加固城防, 與這些山東賊子拼個你死我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