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鳳翀是東林大佬。
趙南星、鄒元標都受過他的舉薦。
雖然與侯恂、李邦華等人關係疏淺,但好歹有同黨之誼。
新軍收復益都後,侯恂親自去拜訪了翟鳳翀。
除了敘舊,也討論了益都的恢復計劃。
膠東工業基地的建立,正好影響到青州府。
本地窮困的百姓被徵召一空,令翟鳳翀見識到了工業生產的威力。
當農墾集團開始在青州府大肆圈地,並且推行新式農業耕作的時候, 翟鳳翀更是實地看過,大受震撼。
他當時就跟家人斷言……
取明而代之者,必山東也。
反正身為東林黨,在朝廷裡受夠了氣,翟鳳翀的轉變十分痛快。
他不但自己轉變了,還想到了親家。
“小侄親自去膠東工業基地看過,真可謂天翻地覆, 浩蕩如洪。叔父有言, 此正為大勢之趨,不可不查也。”
王孟震細細聽了,心思開始鬆動。
從天啟後期開始,官場失意計程車大夫非常多。雖然有一部分在崇禎初年起復了,但大多數人還是隻能賦閒在家。
再加上即便起復又再次折翼的,其實相當大的一部分士大夫,對如今的大明已經徹底失望了。
尤其是他們就在鄉間,對於基層的狀況瞭解更甚,更加能夠感受到那種日薄西山、江河傾頹的恐怖。
當然了,讓這些士大夫去投靠外敵,他們是絕對不會去做的。
因此在明朝滅亡、滿清南下時,才會有那麼多人選擇殉節。
可這些人殉的是道、是天下,未必就是大明。
倘若漢人當中有得勢者,階級又和他們差不多,還有重利可圖,他們轉變起來其實一點都不困難。
這就是新軍相比起西北流寇的優勢。
相比起西北流寇和士紳階級的絕對對立,新軍其實是一個混合體。
這其中既有真正的窮苦百姓, 也有舊時代計程車大夫轉變。
而且新軍的立足之基是資本和生產,天然上和封建士大夫有一定的重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