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一刻鐘後,張可大得到了結果。
“報告政委,我船隊目前所在方位,應該是濟州島西南十五里處。”
張可大驚了。
“怎麼跑到朝鮮來了?”
他和百大勝一起湊到了地圖前,看著看著,臉色十分精彩。
“奇哉怪也,不是說朝鮮在東北方嗎?為何從此圖上看來,這濟州島竟在山東東南,似與松江府平行?”
沒有人能夠回答他這個問題。
甭說古人了,即便是現代人也有許多在地理問題上存在下意識的錯誤。
就好比都覺著山海關在京師東北一樣,實際上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此時擺在張可大面前的海圖,乃是他們一路行來,測繪參謀一路繪製的。不敢說多麼的精確,但方位絕對精準。
“咱們返航嗎?”
百大勝想念陸地了。
張可大卻野心勃勃。
“咱們的食物、淡水還夠不?”
旗艦艦長宋寬心裡有數。
“尚夠十五天的。”
張可大想了再想,終於發了狠。
“走,去濟州島。讓當地官府給補充食物和水,然後再向東探索。”
見眾人驚愕,他又道:“咱們此次出來,就是為了探索的。先前走過的地方,都是現成的,又有何用?要想讓人看得起咱們,就必須拿出新東西來。”
海軍成立後,額弘略和張可大各率領一支船隊出港。
額弘略向南,探索去松江府的航道。
張可大因為做過登萊總兵,所以對於渤海十分熟稔。便率隊北上,一邊重溫故地,同時也探索新的海域。
從山東到朝鮮的這一路航線,其實海軍並不陌生。
壬辰倭亂時,大明的水上援軍路線就是這一條,因此朝廷裡有詳細的資料和海圖。
這些東西如今海軍手裡就有一份,也讓張可大的航行十分順利。
就是沒想到,在延坪島一帶遭遇了大霧。
待霧氣散去後,船隊竟然一路漂泊到了濟州島附近。
來都來了,張可大決定玩的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