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是平時。交火的時候,頂著槍林彈雨想要拆除鐵絲網,幾乎不可能做到。
左夢庚也對張延道:“到時候佈置鐵絲網,肯定是你總後大隊的任務。回去之後,讓大家仔細鑽研,多弄出幾種我們獨有而別人不知道的掛鐵絲網的方法,鐵絲網還有什麼用處也多多開放。”
張延對鐵絲網的妙用也是驚歎不已,知道這東西是戰場利器,趕緊領命。
除了火槍和火炮,在火器的研發上,後營並沒有止步。
手雷和炸藥包也弄出來了。
手雷是用陶罐裝藥。
陶罐是特別燒製的,每個有拳頭大小,可以裝半斤黑火藥和燧石、鐵片、鐵釘等物。
本來左夢庚是想要做手榴彈的。
結果測試了之後發現,就和八路軍用的邊區造一樣,威力太差。很多時候,果然一炸就是兩瓣,根本無法傷敵。
最終,集思廣益,反覆試驗,大家一致認定,陶罐最好。
首先陶罐很脆,一炸就會形成無數的碎片。
其次陶罐的裝藥可以多一些,這樣增加了威力。
再者陶罐的成本也不高,工匠們自己弄了個窯就能燒製出來。
畢竟不是為了製作瓷器,對陶罐的品質沒什麼要求。只要保證大小和方便投擲,其餘的問題都可以省略。
炸藥包也是用的黑火藥,不能和後世的相比,最起碼甭指望這玩意兒能炸開城牆。
但二十斤、三十斤裝藥的炸藥包,對生物的殺傷力依舊十分可觀。
目前後營使用的炸藥包,分為兩種。
一種是近距離引爆的,需要用明火點燃引信;還有一種是可以埋設在土裡,遠距離引爆。
遠距離引爆,採用的辦法是繩索拉拽,引燃靠的則是雷酸汞。
左夢庚在這上面,稍微大方了一些。
具體的做法是在炸藥包上裝了一個小木盒,裡面有機關。平時機關裡的撞錘卡好,處於待擊發狀態。
當拉動繩索時,卡住撞針的機括就會開啟,令撞錘彈出,敲在火帽上,從而引燃火藥。
當然了,地雷這種好東西,左夢庚也不會不弄。
明代的地雷技術已經很成熟了,並且大規模應用於戰場上。
在無法對地雷進行大規模的技術提升情況下,左夢庚放手讓工匠們製作,交由總後大隊和步兵大隊摸索佈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