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的白蓮教起事,給山東地方社會造成的破壞相當巨大。
尤其是鄉村基層,基本不復原來的模樣。
大明本來就皇權不下鄉,在中小地主被大量消滅後,廣大的農村就成為了無主的空白地帶。
左夢庚敏銳地抓住了這個機會。
收復的縣城還會交給朝廷管理,而縣城之外的農村,幾乎都是他的地盤。
諷刺的是,即使交還給朝廷的縣城,朝廷也很難派遣官員。
至今為止,新軍收復的縣城足足有十三座,而朝廷派遣了縣令、縣丞、主簿等管理的,僅僅只有七座。
其餘的六座,還是新軍的招討官在負責。
從崇禎二年到現在,朝廷丟失的城池太多太多了。
這也給官員的補充帶來了極大的難度。
現如今莫說是進士了,就算是舉人都可以直接擔任縣令。
要不了多久,朝廷肯定會賣官鬻爵。
事實上,崇禎朝的中後期就是這麼幹的。
這也是在發現勢力範圍內有煤礦和鐵礦後,左夢庚敢於去開發的原因。
反正朝廷已經顧及不過來了,他的武力的面前,也不怕被搶走。
“參座,這裡的礦很容易挖掘,弄好的話,每個月產鐵一萬斤絕對沒問題。”
房宗義被請來勘察,給出了令人驚喜的資料。
鵬集鐵礦雖然不算是什麼大礦,但以如今新軍的生產能力,絕對是可以滿足需要了。
而且這裡的鐵礦埋藏很淺,挖掘難度並不是很高。
不但鐵礦如此,煤礦也一樣。
只需要掘進十幾米,就能夠看到煤層。
不過在看了煤礦的位置後,左夢庚不得不提醒道:“如果你們要向地下挖掘的話,一定要做好坑道的支撐。還要小心漏水和坍塌,實在不行,寧可橫向挖掘採煤,也不可以讓下。”
煤礦面臨的一個難點就是,旁邊有安山湖。最近的地方,甚至只有兩、三百米不到。
左夢庚不確信安山湖的水會不會滲透過來,但安全問題必須考慮。
反正有這個煤產地,即使先挖掘表層的礦藏,也能滿足新軍使用。
礦產的發現成為了頭等大事,不光左夢庚,李邦華、侯恂、耿如杞等人都親自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