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騎兵團,本來被左夢庚棄置的盔甲鍛造又不得不重新弄了起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這個時代騎兵就是第一兵種,尤其是在北方的戰場上,沒有騎兵將會十分的被動。
原本左夢庚想著弄龍騎兵,依靠火槍的攻擊效果來打拉扯戰。
但經過研討和測試後發現,這其實根本行不通。
首先龍騎兵主要對付的敵人,是應用散兵線的敵人。一旦敵人成群抱團,龍騎兵沒有突防能力,只能望洋興嘆。
至於所謂的龍騎兵騎馬奔襲到近處,下馬射擊之後再騎馬遠遁,這在歐洲欺負同樣裝備火槍的步兵可以。
在中國這邊,鋪天蓋地的弓箭手。
龍騎兵跑到三十步以內的距離下馬射擊,你猜是火槍射擊的快,還是弓箭覆蓋的快?
所以隔壁老王在中國的土地上玩龍騎兵,純粹是瞎搞。
其次目前中華大地上的幾股勢力裡,全都有數量不菲的騎兵部隊。
大規模騎兵集團作戰,龍騎兵連靠近的資格都沒有。
因此為了保證騎兵的生存以及足夠的突破能力,著甲就成為了必然的選擇。
不過為了保持騎兵的機動性,左夢庚沒有選擇歐洲的胸甲,而是傳統的鎖子甲。
騎兵團也配備火槍,同樣能兼任和客串龍騎兵的任務。
除了火槍之外,騎兵團的武器還包括鋼製馬刀、大型木柄手雷。
陶罐手雷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
士兵們在實地應用後普遍反應,陶罐手雷的效果不如預期。
主要是陶瓷太脆了,很多時候手雷扔出去後,還沒等導火索引燃炸藥呢,陶罐先摔碎了。
只有經驗非常豐富的老兵,才能精準掌握。
根據士兵們的意見,軍工所開始重點研製木柄手雷。
因為產量的提升,火帽已經不再侷限於火槍的使用。除了炮彈應用外,軍工所還將其用到了手雷當中。
具體的做法就是在木柄裡面安置一個簧片,平時簧片是被卡住的。當手雷使用時,士兵拽開繩索,簧片會因為強大的彈性復位。
而在復位的過程中,簧片會推動一根長度約一厘米左右的撞針。撞針撞擊在火帽上,從而引燃導火索。
導火索再引燃藥室裡的黑火藥,從而使手雷爆炸。
這種手雷比德軍的M24還要大。
主要是因為黑火藥的爆炸威力不如TNT,那麼就只能靠量來取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