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信邪,看了又看,隨即對大家道:“你們來看,這竟是曹子建所書。”
曹植的文筆?
眾人全都驚奇不已,紛紛湊上來。奈何除了茅元儀,沒人懂得篆文,只能聽他解讀。
茅元儀指著上面的文字念道:“太和初,曹子建悟道於此。”
柳一元小心翼翼地看著茅元儀手中發黃的經書,禁不住懷疑。
“這真的是曹子建的文筆?這麼多年都儲存下來了?”
茅元儀道:“我曾有機緣,見過曹子建真跡,這確實是他的筆跡。”
他的才華,大家還是信任的。既然這麼肯定,那百分之八十是沒錯了。
一想到遇見了才高八斗、七步成詩的曹植的真跡,眾人的心裡一下子熱切起來。
茅元儀向那老僧致意,問道:“敢問大師法號?”
那老僧忙道:“貧僧慧源。”
茅元儀追問道:“慧源大師,請問這本經書存於貴寺多久了?”
慧源老老實實地道:“許多許多年了,師祖在時,貧僧就見過這本經書,還曾問起。師祖說,此乃祖宗遺留,或許本寺建成之日即有。”
柳一元也起了訪古的心思,問道:“不知貴寺何在?建於何時?”
老僧指著西側山腳邊,道:“那便是敝寺,名曰梵唄(bai),據說始建於三國。”
眾人面面相覷,竟不知道近在咫尺,卻有一座千年古剎。
慧源見眾人似乎很關心這件事,小心翼翼問道:“各位施主,這位曹子建可有什麼牽扯?”
茅元儀一愣,反問道:“大師不知這曹子建是何許人嗎?”
慧源茫然搖頭。
“貧僧愚魯,貽笑大方了。”
一個山野和尚,不知歷史典故,倒也尋常。
柳一元為他做了講解。
“曹植乃是三國時曹操之子,才華橫溢,天下無雙。後來被封為東阿王……”
說著說著,眾人不禁齊齊色變。
東阿王……
他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可不就是東阿縣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