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左懋第而來的四人,也都是萊陽本地計程車子。
一個叫沈迅,一個叫張允掄。還有兩個是親兄弟,姜埰和蔣垓。
左夢庚只當是普通士子,一一見禮。
卻不知道,這四人全都是史上有名的忠義之士。
沈迅、姜埰和左懋第同為崇禎四年進士,而且志同道合,被稱為萊陽三君子。
崇禎十六年清軍攻陷萊陽後分兵攻打孫受,沈迅與其弟沈迓率眾憑寨拒敵,激戰三晝夜,殺傷清兵無數,清兵退。
順治元年,清廷頒佈剃髮令,沈迅據寨中,誓不剃髮投降,知府上報京師,說沈迅屯兵聚糧,意欲謀反。
當時王永珍已經投降清朝,他曾被沈迅參劾,亦力主攻打沈迅。
沈迅和王永珍的仇怨還要從崇禎年間說起。
當時登萊巡撫出缺,王永珍推薦了兵備道鄭二陽。於是沈迅彈劾王永珍把持朝政,導致王永珍被罷官。
清廷令防撫朱國柱率清兵300人,降清漢兵3000人圍攻孫受寨,沈迅據寨與清兵激戰三日後,箭矢彈藥盡。
沈迅見大勢已去,不禁仰天長嘆。
其母及全家婦女懸樑自盡,沈迅焚燒完親人屍體後,著禮服向北朝拜後投火自焚,全家有二十七口人為國殉難。
姜氏兄弟更慘。
崇禎末年,時任禮科給事中的姜埰因為抗拒崇禎不合理的奏疏,被打了廷杖一百,遣戍宣城衛。
當時姜埰的父親姜瀉裡在萊陽抗清,城破被害。
蔣垓為了能讓姜埰回來為父親治喪,向朝廷請命代兄長之罪。
崇禎……不許!
後來姜氏兄弟流落東南,阮大鋮得志後,要殺蔣垓。
蔣垓無奈,隱姓埋名,躲在寧波。
明亡後,兄弟倆執節不降,閉門不仕。
就連張允掄在明亡後,也是隱居在嶗山,不仕清朝。
奈何左夢庚細緻的歷史知識不過關,也就知道些左懋第的事蹟。
不過這些士子,卻對左夢庚極其崇拜,並沒有因為他武人的身份而自矜。
究其原因,還是這些年大明面對後金,屢戰屢敗,時人悲憤窩囊,鬱悶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