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元化輕輕說了一句話,不知道是說給誰的。左夢庚更認為,他可能是在說服自己。
要轉變一個人的思想,實在是太難了。
尤其是年近五十的孫元化,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都已養成。哪怕在實打實的證據面前,也很難轉過這個彎來。
他和侯恂、曹文衡、瞿式耜、張繼孟這些人不同。
這些人的背後都關切著許多利益,利之所在,便是他們的選擇。
左夢庚能輕易地說服那些人,正是源於這個道理。
他們的利益在皇權那邊得不到滿足,又在左夢庚這裡看到希望,輕而易舉便轉換了過來。
但孫元化不是那樣的人。
他雖然來自於江南,但家族裡沒有什麼田地、產業,自然也就不會被利益左右。
這樣的人,除非撞個滿頭包,被現實打醒,否則的話,是很難掉頭的。
看到他,左夢庚就想起了如今陣營內部的大討論、大爭論。
要改造人的思想,何其難也!
不過這一次的打擊,也有一定的好處。
那就是孫元化不再動輒訓斥左夢庚為反賊了,也能夠用平常心的態度去看到左莊這邊的一切。
“你有你的道,我也有我的道。在沒有結果之前,說什麼都沒用。我會拭目以待,看看你們到底能做的有多好?我也要再去試一試,看看這個大明到底能不能挽救。”
孫元化說出了心聲。
暴雨傾盆的廊前,他迎風而立,好似頑石。
不知道為何,從背後看去,左夢庚感受到的,是一種殉道者的堅決。
這樣的一位大才,究竟該如何挽救呢?
他想了好久,也沒有想到好的辦法。
直到要出征了,他才放下此事,重新回到軍事主官的狀態。
這一次隨孫元化出徵,左夢庚準備動用兩個團,外加警備旅的一個連。
兵力大約三千一百多人,以參將而論,絕對的齊裝滿員了。
孫元化在左莊逗留了五日,始終都沒有知曉新軍到底有多少人。
除了第一師第二團已經開赴東昌府營造新駐地之外,其餘的各部都分散在臨清各處。
孫元化只以為眼前的這些人,就是東昌協的全部了。
只能說,左夢庚的隱蔽策略搞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