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豔琴被說服了,適應了一會兒,也改口稱左夢庚為參座了。
“全天下受苦受難的老百姓還有許多許多,未來我們當然要去幫助他們、解救他們。可現在咱們的力量還很弱小,暫時還做不到。這就要咱們大傢伙團結一心,共同努力。咱們早一日變強,老百姓們就能少受一日的苦。”
很簡單樸素的道理,這些女人們都聽的懂。但這樣的話才更容易進入她們的心裡,讓她們更加勤奮。
被服廠和從前不一樣了,最顯著的一點就是,多了許多機器。
什麼機器呢?
縫紉機。
是的,就是後世常見的那種腳踏縫紉機。
當然了,以目前的工藝水準,做不到那麼精良的程度,功能也十分的簡單。
傳送帶弄不到橡膠來製作,用的是硬布。
整個縫紉機最關鍵的東西,就是機針。
這個東西只有左夢庚懂。
由他設計出來後,交由鐵匠們製作。用的材料是精鋼,而且要經過熱處理。
至於其他的齒輪、輪軸等部件,對於如今的工廠來說,已經沒有任何難度了。
第一臺縫紉機送到被服廠,織工們上手後,立刻就被征服了。
這個縫紉的速度,是手工完全不能比的。
現如今被服廠的縫紉機數量已經增加到了四十臺,軍服的產量也足足提升了十二倍。
“目前被服廠除了為全軍繼續提供軍服外,還承接了福耀集團的夏季工作裝。莊子上那邊也在商議,要給種田的人也統一訂購工作服。我和他們說好了,親兄弟、明算賬,被服廠又會有一份收入。”
聽到陳芷和老秦頭那邊都想要訂購統一制服,左夢庚不禁好笑,同時也很欣慰。
左莊上的農田並不是交給農民們自由種植的,而是組成了一支三百多人的專業管理團隊。
之所以人這麼少,主要是因為左莊捨得投入,耕牛、農具齊全。
而且莊子上進行的產業化管理,模式和後世的農場差不多。
在這裡負責耕種的人,與其說是農民,不如說是農工。因為他們也是按照時間工作,而且領取工資的。
正是從管理到工作都採用科學的手段,左莊的糧食產量才會有那麼大的提升。
可以說,左莊目前三萬多人口,真正從事農業生產的,僅僅是一小部分。
其餘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人口,都分散在各個廠子裡。
這一次原來的後營預備役也脫產成為正規軍後,莊子上的富餘勞動力依舊有大量的空缺。
左夢庚顯然是將左莊當成了一個試驗場,要從中找出改變這個時代的辦法來。
目前看來,一切還算是成功和順利。
就是不知道當範圍擴大後,還能不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