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爌一看情勢不妙,乾脆請辭。
崇禎也不想揹負欺凌三朝元老的惡名,便放過了韓爌。
可屢次忤逆他的錢龍錫,卻讓崇禎終於找到了機會。
錢龍錫被下獄後,滿朝瑟瑟,無人敢於出頭。
這個時候,黃道周站了出來。
他在上呈的奏疏裡言辭非常激烈,直接言明國事頹唐,只因崇禎殺的大臣太多。
這一下可捅到了崇禎的逆鱗。
崇禎暴怒之下,責令黃道周重新上疏認錯。
黃道周也是個強項令,凜然無懼,再次上的奏疏裡言辭更加激烈。
【為國體、邊計、士氣、人心留此一段實話。】
崇禎這個氣呀,偏偏要維護聖君的臉面,也沒辦法痛下殺手,連打板子都不願。只得將黃道周連降三級,調離御史的崗位。
對於這麼一號人,崇禎是萬般無奈。
看見心煩,處置不行,連提到名字都犯暈。
此時聽侯恂舉薦黃道周為東昌知府,他本能地覺著侯恂包藏禍心。但轉念一想,讓黃道周留在京師,沒準什麼時候又給自己上眼藥。
如果將其調離京師,主政一方,俗務縈繞之下,又有魔教作亂之禍,應該是沒時間來煩自己了吧?
想到這兒,崇禎著實開心起來。
“侯卿此乃金玉良言,可。”
見崇禎答應了下來,侯恂著實鬆了一口氣。等離開了皇宮,還得籌備後手。
首先是左夢庚的具體任命。
崇禎將此事交給了兵部。
兵部目前是誰在負責?
尚書梁廷棟,尚書侯恂,右侍郎熊明遇,三個東林黨人。
三個大佬湊在一起,侯恂開門見山。
“左夢庚要平定白蓮教作亂,當務之急是東昌府。可以授命其為東昌協參將,先平東昌,再援剿他處。”
梁廷棟和熊明遇面面相覷。
左夢庚是臨清人,所以你跟皇帝說,他不能擔任臨清協參將,一副公忠體國的模樣。
回過頭來,你就把人安排到了東昌協參將的位置上……
東昌和臨清,不是一回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