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仗從早上九點打到晚上五點,從洪橋打到雲南倉。因為天黑了,雙方各自收兵。
第二天天還未亮,後金兵主動退去。
這一仗打成什麼樣暫且不提,後金方面損失如何也不重要。
最重要的意義是,這是自崇禎二年十月後金入寇以來,明軍第一次主動出擊的野戰,而且導致了後金的退兵。
這意味著戰場開始出現對明朝有利的態勢。
初十,左夢庚接到戰報,還在這一仗的明軍將領名單裡,看到了老爹左良玉的名字。
不用想,取得這樣的勝利,這些將校們肯定都會得到褒獎。
左夢庚也明白了左良玉是怎麼開始升官的。
不過這一仗也讓左夢庚產生了想法,他迅速召集全體軍官開會。
“本來我認為,韃子退回遼東,應該會走來時的大安口、洪山口和喜峰口等地。但是現在看來,應該是不會了。”
現如今遵化以西,全都在明朝手裡。而且從薊州到遵化,這一路上馬世龍都部署了重兵。
後金要想再打回來,根本不現實。
柳一元認可他的判斷。
“韃子想要退兵,應該會選在遷安以北一帶的關口。”
其他人雖然都沒有說話,但也認可了這個判斷。
得到了大家的支援,左夢庚當即決定,全軍立刻東進,看看能不能趕在最後關頭,給後金來上一下。
十六日,走到遷安以北時,突然有偵察兵飛奔而來。
“千座,黃臺吉要出關啦。”
眾人大驚,沒有想到一切來的這麼快。
左夢庚更是一陣恍惚,同時感到惱火。
他之所以行動悠悠,主要是仗著腦子裡有記憶,認為趕得上。結果記憶裡的東西太多太雜,反而干擾了他的判斷。
記憶有些內容顯示,黃臺吉出關返回的時間是三月初二,這也是他慢慢行軍的倚仗。
他是想要湊熱鬧,而不是要迎面撞上後金的大軍。
然而黃臺吉北返的時間是二月十六,足足比記憶裡提前了半個月。
三月初二,那是黃臺吉回到瀋陽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