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格將一大塊殘破的明軍軍服呈遞給黃臺吉。
那是王向東的軍服。
他引爆了手雷,與敵人同歸於盡後,軍服並沒有完全毀滅,還有不少碎片殘留在了現場,因此落到了豪格的手中。
“這夥明軍的棉甲裡沒有鐵片,好像不是什麼強軍。”
這個時代的人,判斷一支軍隊的水準,最直觀的方法就是看其著不著甲。
著甲的就是精兵,不著甲的就是炮灰。
因為在這個時代的戰場上,甲冑的保護效果是真的很好。
就比如明軍的火銃,面對穿了三層甲的八旗兵,根本就打不穿。
既然死不了,那麼八旗兵的勇氣也就可想而知了。
見這夥明軍的“棉甲”裡沒有鐵片,黃臺吉不免放下了重視,開始關心起豪格的傷勢。
“聽說你被明軍的火銃打傷了?”
說起這個,豪格不禁咬牙切齒。
“孩兒也是倒黴,竟然在兩百步外被打傷。回過頭來,非要教訓一下那幫偷懶的工匠。”
好吧,豪格以為自己被打傷,是因為工匠們給他提供的甲冑做工上偷工減料了。
他為何沒想到是這夥明軍的火銃不一般呢?
因為從他肩膀里弄出來的米涅彈早就變形了,軟軟的一團,不仔細看和圓形鉛彈變形後的模樣幾乎差不多。
豪格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這夥明軍使用的彈丸有著本質的區別。
這個疏忽,讓後營著實過了一段安穩日子。否則的話,黃臺吉一旦意識到戰場上出現了新式武器,威力還這麼大,只怕要捨棄其他地方,全力對付後營了。
這段時間,明、金雙方的戰事主要集中在山海關、灤州、永平、遷安一帶。
整體來說,已經打成了拉鋸戰。
祖大壽的防守做的不錯,力保山海關不失。後金進攻了幾次,全都受挫退回。
西線朝廷這邊也無力進取,只能幹看著東線打的火熱。
孫承宗依舊在通州整軍。
這老頭對戰爭的看法從來沒變過,手裡頭的軍隊不練的強大了絕不出兵。
崇禎幾次催促,孫承宗都不為所動。
很明顯,他是將祖大壽當成第二個毛文龍了。
指望祖大壽在那邊拼死力戰,拖住後金,給他爭取時間。
這段時日各路勤王大軍陸續到來,孫承宗手頭的兵力越來越多,反攻的日子也越來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