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重,莫過農事。這些年因為災情,無數百姓餓死,相信大家也都受到了損害。”
臨清第一大家族路家如今的家主叫路珣,對此最有感觸。
“災情之下,農人、佃戶四散奔逃。如今我路家的田畝,已經荒廢一半了。”
張宗桓看著地裡迥然有別的莊稼,猜到左夢庚目的不簡單。
“賢侄打算以此等外來作物,實現增產增收?”
此言一出,各家都不禁看過來。
如今糧食的寶貴,人人都有體會。可以說,誰能解決糧食問題,誰就是天下所歸。
左夢庚故意裝作沒有看到這些意味深長的目光。
“今天是這些外來作物起獲的日子,究竟這些漂洋過海而來的作物,能否在我中華大地落地生根,馬上就能見到分曉。”
柳一元看著鬱鬱蔥蔥的玉米地,只感到心曠神怡。
“那還等什麼?動手吧。”
農夫們早就等候多時,得到命令,立刻開始收割。
各家族長則專注觀察,發現玉米的收穫非常容易。因為棒穗就長在上面,農夫們一走一過就能摘掉。
左夢庚則充當了最好的講師。
“玉米可以充作主糧,口感雖不及米麵,卻強於谷粟。除此之外,玉米秸稈碾碎之後還可以充作牲畜飼料。即使曬乾了,可能夠作為燒柴使用。”
聽他這麼一說,大家不由得重視了起來。
這年月糧食金貴,飼料同樣如此。
養牛羊馬的消耗,在土地被大規模開發的情況下,已經愈發緊迫。
明末各地的馬政之所以破產,除了普通百姓負擔不起馬匹的飼養成本和官府的剝削外,尋找不到足夠的飼料也是重要原因。
說話間,一畝地的玉米已經收割完畢。
另一夥人立刻上前,開始給玉米稱重。
為了誘惑這些本地大族,左夢庚必須要拿出實打實的成果來才行。
如果說這邊的玉米地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出成果,另一邊的土豆地可就顯眼的多。
當秧苗被拔出來時,下面掛著的那一大串的土豆宛如鈴鐺飄蕩,一個個又和拳頭大小差不多。